8099999特别策划
我和祖国共芳华
1949-2019
今年九十岁高龄的李衡爷爷,退休前在昆明公交集团开了三十多年公交车,由于他在建国前就参加了革命,所以在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还得到了一枚有着特殊意义的“勋章”。
九旬高龄公交人
见证城市发展
眼前这枚设计感独特、造型别致新颖的勋章,就是今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李爷爷收到的一份特殊礼物。
李爷爷回忆说,1949年8月,二十岁出头的他,加入了革命的队伍。1953年到1956年期间,他还曾参加过抗美援朝。
此后,他从部队转业,从西安来到了昆明,在省建工厅当了两三年驾驶员后,正式入职公交公司,成为了一名公交驾驶员,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李爷爷:“那个时候开公交车确实是苦,有时候车坏在路上了,自己还要钻到车底去修。”
李爷爷说,当年最辛苦的时候,早上六点前就到单位,然后一趟接一趟的跑车,回到家已是深夜,每天两点一线的他根本无暇顾及家庭。多亏有了老伴王奶奶的支持,才让平淡的日子充满了甜蜜。
李爷爷:“我很喜欢她,我们俩感情一直都很好,我应该谢谢她,帮助我照顾这些孩子。”
李爷爷的老伴:“支持他嘛,不支持他怎么办呢,养家糊口。”
一句质朴的“养家糊口”,说出了当年生活的不易,正是有了王奶奶的全力支持,李爷爷才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而工作期间最让他骄傲的事儿,莫过于驾驶过昆明当年唯一一辆“柴油”公交车。
李爷爷:“原来烧煤炭,结果烧煤炭不行,有坡就上不去了,所以最后只有一辆车 柴油车在昆明跑,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开那辆车。
我们那时候开一辆车,后面啊 (因为公交车厢)装不了多少人,后面还有个拖斗,挂在车背后,有些乘客就是正车上不去,就坐在拖斗上。”
一辆公交车,满打满算也就只能搭乘七八十名乘客,所以当年能够挤上那辆唯一的柴油“公交车”,绝对算得上是上下班途中的“小幸运”了。
而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李爷爷,对昆明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绝对最有发言权了。
李爷爷:“原来在南太桥,出去之后基本上都没有房子,基本上大都是土路,以后慢慢才修成柏油路,在城市边上,慢慢才盖起房子。”
祖国繁荣富强了,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如今已然变成了讲述给后辈们听的“故事”。
李爷爷:“以前根本没有穿的,一年只发点布票,二尺五的布票,你们觉得够买件衣服吗?不够啊。
现在就不同了,现在只要有钱,什么都买得到了,过去也没有钱,也买不到,所以那时候人们都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个时候的确是苦。”
如今,李爷爷和他的六个儿女们相处得其乐融融,一家二十多口人享受着“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李爷爷:“我就希望我们国家发展得更快,人民的生活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