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新闻1+1》采访时曾表示,“未来三天是北京面对疫情关键期”。如今,三天已过,北京疫情防控情况如何?病毒溯源有何进展?央视记者独家专访吴尊友。
//
大规模的核酸检测要限制在
高风险人群、有可能感染的人群中
//
总台央视记者 庄胜春:现在还有没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核酸检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有必要,但是一定要限制在高风险人群、有可能感染的人群当中,没有必要对全市几千万人做这样大规模的筛查。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北京这一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发现很早,根本就没有在更大的范围传播出去。其他区虽然也有病例,那也是零星的关联病例,并没有造成更大范围的扩散。没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没有明显的医院的聚集性,这就说明疫情没有在更大范围扩散,所以也没有必要全民都做核酸检测。按照我们科学防控的要求,应检尽检,有自愿检测的可以主动去检测。为了做好检测工作,也可以采取预约的方法,避免人员过度集中在某一个检测点,这有可能造成交叉污染传播。
//
没有必要对来自北京的人员过度防范
//
总台央视记者 庄胜春:对于出京的管控,和其他一些地方对于来自北京的人员管控,还有必要一直维持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目前北京已经划分出高风险、低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人员到北京以外的地方出差,应该不会受到限制。
//
接下来调查的重点是这个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接下来我们重点关注在最早发病病例往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那段时间在市场里面发生的主要变化,有没有来自输入病例地区的人返回到市场工作,或者有这一类的人到市场购物。这些人是我们重点调查的对象。调查他们有没有和以前的感染者有接触,同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检查,看他们是不是曾经感染过新冠肺炎病毒。
再有就是对这里的物品进行调查。因为从采样的结果来看,地面的污染、消毒物品的污染,包括一些冷冻海鲜产品,对这些产品还要进一步的分析。有些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这些物品污染,需要进一步梳理在进来以前,这些物品是不是就已经受到污染了?弄清楚究竟是物品把病毒带入新发地,还是由人带入新发地,能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
//
天津一新增病例无外出史
与冷冻海鲜有关吗?
//
总台央视记者 庄胜春:您提到的冷冻海鲜食材,我也观察到一个最新的案例。18日国家卫健委通报,天津新增一例确诊病人,发病前14天没有外出史,是一家西餐厅的帮厨人员,5月30日以后一直从事洗碗的工作,期间偶尔会负责清洗冷冻的海鲜食材。关于这个病例有没有最新的判断,对于这次溯源有没有帮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这样一个病例又让我们想到了冷冻的海鲜产品。首先我们要进一步了解这个案例的具体情况,有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由于发生在北京疫情反弹的期间,是否与北京有直接和间接的关联?这些都是下一步需要进行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对这个病人的病毒株进行基因分型,进行氨基酸测序,看他的基因序列和北京正在流行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或者非常相近,就指示它可能是北京的一个关联病例;如果是不一样的话,这个病例加上北京的,加上湖北武汉的一系列串联起来,它又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线索和新的研究方向。
//
病毒溯源难度很大
要对大量人员行动轨迹进行梳理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这个溯源有很大的难度。由于我们对人员行动轨迹的梳理需要一定的新技术,要在很大量的人当中梳理。像新发地这样一个超大型的一级批发市场,人员复杂、人流量大,梳理这些工作量非常繁杂。
//
不要用水龙头直接冲洗生肉
疾控专家教你正确做法
//
总台央视记者 庄胜春:今天(6月1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一个最新的防护指南,说食品消费者在处理生的肉禽水产品之后,要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是不要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新的肉制品,防止溅洒污染,网友就问如果不直接冲洗,那么该怎么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你可以用器皿装水来洗,洗完以后对器皿进行清洗。可以用盐水、碱粉或我们用的一些洗涤灵对器皿进行消毒,这些东西都能起到清洁的作用。
//
北京此轮疫情病毒传染性更强?
吴尊友:传播系数和二代续发率这两个指标并未明显变化
//
总台央视记者 庄胜春:回到病毒本身,这次北京的病毒有人说它的传染力可能要强于华南海鲜市场,也有人说它的毒性好像在降低,因为重症比较少,您怎么看这样两个观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对于这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率这两个指标来说,目前还没有科学数据能够断定它的传染性强或者它的致病率弱。在短时间内造成这么多的感染,新发地环境采样检测说明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在水产品区污染非常严重。在那个局部的环境中病毒的含量很高,工作人员感染也集中在那一个区域,客户感染也最多是到那里购物或者曾经去过那个区域。所以还不能认为这次病毒它的传染性比1月份、2月份在中国流行的病毒更强。
从传染性来看,1月份到5月份全球各个国家观察到的病毒的传染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个传染性有两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叫传播系数,就是一个人能传染几个健康人。第二个当每一百人暴露于感染的人,有多少人会被感染,这叫二代续发率。这两个指标从1月份到5月份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从北京有限的数据来看,还没有确凿的数据来支持它的传染性比1、2月份更强。实际上这种病本身传染性就是很强的,从1月份到6月份观察到的并没有区别。
第二个讲到的致病率、严重性。我们观察到现在的病例以轻型、普通型为主,重型的比例比较低。这样的结果好像与我们在1月份、2月份发生的疫情相比要轻一些。这不是由于致病率弱了,而是人群的构成和1月份、2月份患病人群的构成不一样。1月份、2月份患病的人群年龄偏大,而新冠肺炎老年人感染以后重症的比例高,危重型的比例高。在新发地集中的病例主要是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的年龄都是青年人、成年人,他们患病以后症状相对比较轻。如果我们把同年龄组相比,这一次北京发生病人的年龄,同一个年龄组里面和1月份、2月份疫情相比,它的严重程度是基本一致的,所以还不能说这次疫情严重性、致病率更轻。
//
新冠病毒在夏季、温度高的地方也会流行
吴尊友:对我们的传统认识的重大冲击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总体来说呼吸道传染病在夏季气温高的时候会降低,但新冠肺炎流行以后,对我们这样一个传统的认识给予了重大的冲击。尤其是在气温高的地方,包括我们邻国印度、非洲国家,气温高的地方也发生了严重的疫情,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要看到温度低更适合病毒的生存、病毒传播。就拿北京这次疫情来说,从局部暴发点的情况来看,像新发地市场它也是集中在一个周边环境潮湿、温度低的地方。卖海鲜或者是冰冻有冰,这些局部的地方温度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它也没有完全违背我们的认识。只是在我们原来认识的基础上,又让我们长知识了。新冠肺炎病毒不仅仅在冬季流行,在夏季,在气温高的地方也会流行,温度低的地区更容易。
//
高风险地区购买的食品要扔吗?
//
总台央视记者 庄胜春:有来自高风险地区的食品,现在应该怎么处理,是丢弃它还是怎么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高风险地区也不一定就一定是受污染的,还要具体问题具体看。比方说水果一类东西基本上没有可能通过远距离的运输造成接触传播。冷冻一类的东西还是要特别注意。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并没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答案,有些我们是一边做、一边探索、一边完善。我们的知识,包括老百姓操作都是在不断的完善过程。
//
吃外卖有感染风险吗?
//
总台央视记者 庄胜春:网友问,买菜买肉包括在外面吃饭点外卖,这个风险到底有多大,应该怎么来防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这个风险应该基本上没有,没有由于点外卖造成的感染。因为点外卖都是来自开业的餐厅,或者是熟食,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不会由于点外卖的过程,或者经过外卖包装污染造成传播。
//
只要全球疫情没有完全控制
零星病例随时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生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零星的病例,包括聚集性的病例,应该说只要全球的疫情没有完全控制,那随时都有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发生。北京的疫情应该说给中国其他地方,给全世界其他地方,一个是敲响了警钟,第二个应该说提供了非常好的应对的经验。最主要的就是在第一时间与病毒抢时间、争速度,在它传播开来以前,把病毒遏制在扩散摇篮当中,不让它造成更大范围的扩散。这里面运用了很多新的技术,而且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在最短的时间能够锁定源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样一个举措也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借鉴。万一出现新的疫情,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来源:央视新闻
监制/李月
责任编辑/苏苏
编辑/苏苏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腾格里新闻微信公众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wJ80nIBnkjnB-0zmMU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