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雯秋:“疫”线高龄孕妈妈的无悔追求

2020-02-28     德阳新闻联播

四川新闻网德阳2月28日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前沿的阵地就是医院感染科。在绵竹市人民医院,38岁的邓雯秋作为医务科副主任、感染科主任,是坚守阵地的“当家人”。在身怀三甲的高风险下,邓雯秋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舍小家顾大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无悔追求。

面对早产风险 她奋战在防疫一线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不能等!”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邓雯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四川省新冠肺炎救治防控电视电话培训会刚结束,她马不停蹄地组织科室开始全员培训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医务人员执业防护知识、正确穿脱防护用品、确保人人过关,在四川省启动公共卫生一级响应之前,绵竹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已提前进入战备状态。

而此时,邓雯秋已经怀胎7个月,是一个高龄的二胎妈妈,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邓雯秋的身体出现了出血和宫缩,产科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导致早产,强烈要求让她卧床静养。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体面临的状况。然而,面对如此重大疫情,作为党员、作为“主力部队”感染科的当家人,她怎能退缩?她狠下心来,毅然放弃静养,向医院党支部写下请愿书,坚守工作岗位,战斗在“战疫”第一线。领导和同事既关怀又担心,她总是笑着说:“病人和孩子都重要,病人需要我。”

“守土有责,医院感染科就是我的阵地!”这是邓雯秋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冰冷的隔离病房里,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进进出出,各种消杀检测不断,如临大敌,患者在此,精神和心理压力巨大,他们有时会情绪爆发,会有强烈的想出院的心理,对此,邓雯秋总是想方设法地耐心安慰,让患者的紧张情绪平和、舒缓下来,积极配合检查治疗,尽力让病房变得温暖。

“请战书”上 让党徽熠熠生辉

“主任,我报名!”“让我去!”日前,一次特殊的党小组会议在感染科进行,作为党小组组长,邓雯秋带领全体党员在请战书上庄严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盖上了鲜红的手印,他们在疫情面前勇敢“逆行”。

在医院取消休假前,全科人员已开始处于加班工作中,他们在负责感染科住院患者诊治的同时,连续多日24小时接诊发热患者。为更好应对新冠肺炎的诊治及院感要求,邓雯秋积极配合医院的安排部署,齐心协力3天内成功改建发热门诊,规范流程、制度,配备诊治、防护用品等。大年初一,她带领全科人员齐心协力2小时内腾空病房,将住院的48名普通感染患者转至其他科室。疫情发生后,邓雯秋充分发挥科主任领导作战能力,不仅安排科室协助对发热门诊、院内各科室患者、尤其是发热呼吸道症状,或有流行病学史者进行排除,同时组织科室有经验的主治医师对全院进行《新冠肺炎诊疗及防控》知识培训,科室护士协助院感科到各科室、各部门现场示范防护用品的穿脱及注意事项。

作为院内专家组成员及绵竹市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邓雯秋积极参加院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讨论共计16次,提出指导性意见,到绵竹集中医学观察点对密切接触者隔离患者进行会诊2次,对确诊患者进行查房2次,同时联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科疾病科副教授、感染科特聘教授刘焱斌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视频会诊、沟通病情。对绵竹市首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识别、半小时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及时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查,做到5小时确诊患者。

她是医生 也是孩子的妈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邓雯秋每天早出晚归,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早上出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记到吃润康,多喝水,少走路,但是这一切对投入防疫一线的她来讲,都是没有时间。

拖着疲惫的身体晚上回到家,家里的饭菜热了又热,总想给她补补营养,但她一个接一个的电话热线,一条接一条的微信震动,在她心中关注的只有疫情和病人。吃完晚饭,刚刚休息一下,铃声又响起了,12岁的大女儿打来电话:“妈妈,我想你了,你好久来看我啊?”妈妈还要工作,你好好呆在外婆家……”在这个时候,她连女儿想见她一面的愿望都不能够满足。

领导安排她休息,同事们劝她静养,但邓雯秋没答应,她一直用她的实际行动,怀着一颗质朴、赤忱的爱心,点亮着感染科一个个角落,温暖着一个个病人。

直到现在,邓雯秋仍和其他医务人员一道,奋战在“战疫”最前线,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践行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

(绵竹市人民医院供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v0QjHABgx9BqZZI4GH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