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感染者在窗口期内会传播HIV吗?详解HIV急性感染期传染性

2019-07-26   知艾君

前言

之前,我们提到了一个概念,那就是U=U,说的是如果HIV 检测不出,那么就没有传染性。

这里有一个重点,这里的测不出,并不是抗体测不出,而是指的抗原。

如果你和一个正在接受治疗的HIV 携带者 发生关系,倘若他依从性良好,且血液中病毒载体量控制在一个低水平,这种情况是不会感染上HIV的,即使他的抗体测试是阳性。

抗原、抗体有什么区别?

抗原: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外来分子可经过B细胞上免疫球蛋白的辨识或经抗原呈现细胞的处理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结合成复合物再活化T细胞,引发连续的免疫反应。在这里简单的通俗的说,就是HIV 病毒。

什么是抗体呢?抗体(英语:antibody),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在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免疫系统反应,会产生HIV 病毒抗体,尽管HIV 病毒宿主细胞隶属于免疫系统。HIV抗体是目前HIV快速检测法(试纸等)(所谓的4代检测,比三代多了P24检测)主要检测的物质。

抗原、抗体与窗口期的关系

抗原、抗体与窗口期的关系

我们所说的窗口期,指的是从HIV病毒进入人体 ,到可以被检测出的时间这一过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窗口期也有所不同。

HIV感染后可刺激机体生产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和核心蛋白(P24)抗体。在HIV携带者、艾滋病病人血清中测出低水平的抗病毒中和抗体,其中艾滋病病人水平最低,HIV携带者最高,说明该抗体在体内有保护作用。但抗体不能与单核巨噬细胞内存留的病毒接触,且HIV囊膜蛋白易发生抗原性变异,原有抗体失去作用,使中和抗体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潜伏感染阶段,HIV前病毒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因此HIV不会被免疫系统所识别,所以单单依靠自身免疫功能无法将其清除。

在感染的过程中病毒首先会入侵T淋巴细胞大量繁殖,这时候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相对有一定的延迟,机体的抗体并不能在第一时间被检出,这个时候,如果使用VCT试纸法是无法测出是否为HIV 携带者的,这一段无法检出时间称为窗口期。当然,这个时间使用抗原检测法是可以检出的。

窗口期是否具备传染性呢?

窗口期是否具备传染性呢?

这里标出了两个圈圈。

红圈这段时间是所谓的4代试剂窗口期

蓝圈为三代试剂窗口期

Set point 是可以被检测出的标准。

理论上在4代或者3代试剂的窗口期内,在血液中病毒载体量也就是上图中 HIV RNA量到达可检出水平前,是不具备传染性的。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通常在12~21天的时候,是一个急性感染期。在这个时间段血液中的病毒载体量是可能会远高于长期携带者的,这也意味着,处于急性感染期内的感染者,他们用试纸检测可能是阴性,但是,却具备远高于长期携带者的传染性。

再次强调:所谓的窗口期症状,其实是 急性感染期 病毒血症的症状,这种症状并没有特异性,症状并不能说明什么事情。

在大多数时候,快活前测一下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但是若对方处于窗口期。那么。。。。自求多福。。所以,在发生高危行为前做好暴露前预防与 暴露后预防(72h内阻断)才是救命哒。检测只是为了早发现早治疗和早排除,是用来认定事实的东西,它并不能改变事实。暴露前预防、暴露后预防百度“H-shield官网”了解一下。下面是美国CDC暴露前预防的宣传册节选,英文原版可在cdc.gov 中查看。

结论

窗口期因为检测方式的不同,可能与急性感染期有重叠,而急性感染期里,是除了艾滋病期外,传染性最强的一个时期了。

U=U这一理论,也仅仅是指抗原(病毒载量)测不出,而不是指抗体才不具备传染性。

PS:宁可和一个阳性的天天按时吃药,定期检测的9的去High,也别在外面找根本不认识的人。

参考文献

[1] 彭锐锐, 陈祥生. 急性HIV感染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9,36(1):42-45.

[2] 吴书志, 梁浩. HIV感染窗口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 2007, 5(12s):26-28.

[3] 张苗苗, 符林春, 张远芬,等. 猴艾滋病模型急性感染期的T细胞各亚群变化规律研究[J]. 免疫学杂志, 2013(12):1033-1037.

[4] 王莉琳, 张永宏, 陈新月. HIV-1急性感染期的分期及病毒学与免疫学特点[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1(1):88-91.

[5] 王莉琳, 张永宏, 陈新月. HIV-1急性感染期的免疫应答特征[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0, 37(4):265-269.

本文来自网络,出于防艾科普而分享,如果有版权问题请私信联系删除。

我是知艾君,关注我了解更多HIV科普知识,私信提问有机会免费获取疾控专用HIV检测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