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位浙江大健康万亿产业“创造力第一区”能否再执牛耳?

2020-04-30   浙江新闻杭州
编者按:

日前,浙江发布了《浙江省创造力十强县(市、区)榜单》和《浙江省创造力百强企业名单》,“榜首”均花落杭州高新区(滨江)。

4月26日,在最新出炉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首次提出“全力支持杭州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杭州高新区(滨江)创造力,从何而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怎么建?即日起,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观察》栏目聚焦滨江,深入剖析这个浙江“创造力第一区”的发展坐标、质量与方向。

浙江下一个万亿级产业是什么?

根据“十三五”浙江重点发展七大万亿级产业规划,大健康产业是七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提出,2020年,健康产业规模要达到1万亿元,到2030年要达到1.5万亿元。大健康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浙江下一个万亿产业。

大健康产业,浙江何地执牛耳?

作为浙江“创造力第一区”,杭州高新区(滨江)近日发布生命大健康产业图谱。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3日,该区生命大健康产业企业1488家,从占比来看,有发明专利申请的企业数量356家,占杭州市的比重为17.6%,占浙江省的比重为6.7%,占全国的比重为0.4%。

一张图谱,尽显凉热。杭州高新区(滨江)大健康产业在杭州和浙江占比不低,但仍处于加速阶段,成长空间很大。从大健康产业的创造力中挖掘生产力,加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杭州高新区(滨江)欲再执牛耳。

先行抢位+疫线布局

日前,浙江亮出两份创造力榜单——创造力十强区县市和创造力百强企业,杭州高新区(滨江)凭借数字经济的先行优势,各项指标遥遥领先,无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拆解,“第一”成色十足,双榜首实力显山露水。

根据《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到2030年,浙江大健康产业规模要达到1.5万亿元。抢位浙江下一个万亿产业,杭州高新区(滨江)身位领先。

杭州高新区(滨江)大健康产业发力较早。从2010年左右开始,便将其视为信息经济后的“第二突破点”,在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上重点布局扶持,,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左右。

从大健康产业领域增速来看,2015至2019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企业(有专利申请活动的企业)数量增速较快,近五年复合增速达32.3%,分别超过杭州、浙江、全国平均水平8个、6.6个和14.5个百分点。其中智慧医疗服务中的互联网医疗数据服务增速最快,近五年复合增速达88%,分别超过杭州、浙江、全国平均水平15个、17.2个和42.4个百分点。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发现,微小的病毒不仅危害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甚至可以使经济活动短暂停摆。

今年3月份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王敏多次疫线调研大健康产业。他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警醒。滨江原来在信息经济、物联网等产业发展上优势显著,未来,要在原有基础上聚焦一些产业。我相信,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就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产业。”

早在本世纪初,杭州已经提出“医药港”建设。在杭州打造全球一流生命科技创新之城的布局中,杭州高新区(滨江)是“一核三园多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该区已经制定了《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中心。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在谋划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规划,将打造继信息经济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助力浙江万亿级大健康产业的建设与布局。

实质上,在这次疫情中,来自杭州高新区(滨江)的企业,已经展现出大健康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抗冲击力。

疫情中,滨江企业敏锐发现,体温筛检成为公共区域疫情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红外热成像体温检测设备由于能实现远距离(可达数米)、非接触式、多目标同时进行体温检测,是在公众场所甄别发热人群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滨江区内的大华、红相等企业火速布局,相关产品销量成倍增长。

4月21日,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了《热成像人体测温技术专利导航报告》,长达99页,深入剖析该项技术可从哪些领域进行专利布局、企业应如何进行产品开发等问题,为抢先占位万亿大健康产业,再添创造力。

对标国际+内部挖潜

杭州高新区(滨江)面积不大,挖潜大健康产业,基础不错,挑战也不小。

国土面积小小的以色列,是一个很好的对标。以色列国土面积只有浙江省大约四分之一,然而,该国的科学家密度全球最高。在以色列,每三个科学家中有一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

滨江与以色列相似的不仅是面积,更有产业业态。以色列健康产业有“三驾马车”——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健康IT。其中,医疗器械和健康IT,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大健康产业的优势领域。

今年3月20日,王敏邀请8名来自生命健康企业的企业家召开座谈会。这场座谈会上,滨江发展大健康产业方向初显:杭州高新区(滨江)的生命健康产业,建立在发达的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基础之上,智慧医疗、医疗器械、诊断检测等细分产业初具规模。“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与数字经济、新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高地,滨江有基础、有条件。”

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布生命大健康产业图谱,为这种“数字与生物融合”路径提供了发展支撑。

从产业集聚情况来看,杭州高新区(滨江)大健康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企业集聚度高,生物药品、诊断设备及试剂、植入介入器械、卫生材料及低价值医疗耗材、治疗设备、康复设备产业创新企业集聚度高,聚集企业数量均在70家以上。尤其是已经上市的5家大健康企业中,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慧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都是医疗器械和健康IT领域的佼佼者。

从产业发展特点来看,杭州高新区(滨江)智慧医疗产业特色鲜明,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互联网医疗数据服务、康复设备、治疗设备、植入介入器械、诊断设备及试剂、辅助设备、卫生材料及低价值医疗耗材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增速均在30%以上。即使是看近五年数据,该区复合增速大于30%的产业有7个,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发明专利申请看,杭州高新区(滨江)具有潜力的健康产业细分行业中,互联网医疗数据服务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104件;康复设备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360件;治疗设备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844件;植入介入器械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387件;诊断设备及试剂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1095件……先行一步的优势明显。

当然,加速发展大健康产业,仍需注重“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的创新生态建设。杭州高新区(滨江)正有意识地引导金融、中介、产品、技术、研发等要素融合,注重政府搭台、资本孵化、技术引领,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结合,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打通上下游、要素全激活的完整生态,为创造力转化成生产力助跑。

记者了解到,杭州高新区(滨江)正在谋划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规划。在不久的未来,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都将成为浙江“创造力第一区”的四梁八柱,代表国家发展更多领域的高端科技、高端产业,真正撑起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