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手把手教你处理孩子入园烦恼

2020-01-06   书语人间

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陪你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大家好呀~


今天,灵遥将为你带来一本新书,名字叫做《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当孩子到了3岁的时候,Ta将迎来自己的第一次集体生活 —— 上幼儿园。


如果说,3岁以前孩子的身心健康主要是靠家里人来保障,那么,上了幼儿园后,便要关注孩子的独立性,和孩子与老师、其他小朋友的相处了。


因为,孩子如果能够很好地适应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不一去幼儿园便哭、不睡不觉、不和别的小朋友玩、总是尿裤子、不会吃饭、胆子小……那么,孩子便会接下来的小学生活里,比别的小朋友做得更棒,真正地赢在了“起跑线”上。



因此,作为家长的你们,不妨来和灵遥一起读读这本《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帮助你的孩子一步步地适应在幼儿园里的生活吧~


01.

巧妙应对分离焦虑,

让孩子在第一天就爱上幼儿园


入园以前,孩子通常都是在家里和妈妈、外婆、奶奶一起生活的。


这3年的生活里,孩子已经和家人产生了亲密的感情。



因此,当他们发现自己要被家人送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便会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情绪,夹杂着紧张、不安、恐惧,用大哭大闹来表达自己的抗拒。


因为,在大多数孩子看来,和大人的分开便是永远的分离,因此,家长必须正确地认识到孩子为什么入园会哭,才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走出独立的第一步。



朵朵3岁多时,陈女士便将她送入了幼儿园,可是每天早晨该去幼儿园时,朵朵便哭得个撕心裂肺,让陈女士既焦灼,又无奈。


后来,陈女士便把她的苦恼说给了另一个朋友听,这个朋友家里也有一个小女儿,比朵朵大一岁。


作为过来人,她便告诉陈女士说,“孩子在刚入学的第一天大多都会哭闹,但是过了第一天,第二天便会好很多,关键是家长要和孩子强调,‘放学后妈妈立刻来接你,咱们只是分开一小会儿’”。


渐渐的,朵朵也就不抗拒上幼儿园了。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不想要离开最亲近、最熟悉的人。


在入园前,他们已经习惯了和家人的朝夕相处。但是,一进了幼儿园便意味着要和陌生的老师和同学相处,于是,很多孩子便会心生恐惧,无法适应。


再加上孩子在家里时,不仅比较自由,家里人也会很宠爱他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地里为所欲为,幼儿园里的自理,和各种限制,都会很容易让孩子出现适应不良,只能用哭来表达抗议。



因此,如果希望孩子乖乖去幼儿园,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园前便做好准备,做到:


  1. 教会孩子洗手、穿衣脱衣、吃饭、睡觉、上厕所等简单的技能,减少孩子对家长的依赖
  2. 给孩子鼓励,激发孩子入园的兴趣,如,“你今天笑着和妈妈说再见了,真懂事!”;
  3. 坚持按时接送孩子,不让孩子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门口等你;
  4. 给孩子找个小伙伴,淡化孩子心里的不安;
  5. 允许孩子带着自己喜欢的玩具入园;
  6. 不要轻易给孩子换幼儿园;
  7. 要相信老师,舍得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



02.

做好入园准备,

锻炼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


独立吃饭、穿衣脱衣、上厕所、睡午觉是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在入园前掌握的。


因为,每个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很多,老师也没有办法一个个地照顾,孩子如果发现别的小朋友都会,只有自己不会,也会很容易自暴自弃,不愿意去幼儿园。



1. 教会孩子使用餐具


比如,吃饭这件事来说,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被妈妈和老人宠大的,有人端着碗在身后给追着喂饭,于是,自然也就不用去操心如何使用勺子和筷子了。



但是,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大人们也要慢慢地停下给孩子喂饭的行为,给孩子示范如何使用筷子、勺子等工具。


这样,当孩子看着大人吃得津津有味时,自然也就会觉得吃饭很有意思,学习起来也会快很多了。



2. 一个人也能睡着


同样,教会孩子与大人分床睡觉,也是大人需要在孩子入园前教会孩子的技能。


虽然,有的家长会认为,“让孩子和我一起睡,我方便照顾Ta,等孩子大一点了,能自己睡觉了再分床睡也行”,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仅会影响到大人的休息和夫妻关系,还会影响到孩子入园后的午睡。



比如,书里有一个红红的女孩,便因为从小跟着妈妈睡觉,无法在幼儿园里安安静静地午休,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睡眠,常常让幼儿园老师感到很头疼。


因此,你的孩子如果上了幼儿园时,依旧很依赖你,没有办法一个人安静地睡觉,你不妨这样做:


  • 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独立睡觉,比如,“一个人才能睡得更好”“大孩子都是一个人睡的”“不和爸爸妈妈睡,不代表爸爸妈妈不爱你了”
  • 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午睡环境,到了午睡点时,把孩子带到自己的房间里,引导孩子自己脱衣服、脱鞋子、盖被子;
  • 睡前给孩子讲个故事时,帮助孩子平静下来;
  • 打开房门,保持空间交流,给孩子安全感;
  • 多多鼓励孩子自己睡觉的行为



3. 自己的衣服,孩子自己穿


学习穿衣服时,需要孩子对衣服的基本认识能力。


比如,有的孩子会把衣服穿反、把扣子扣错、穿错袜子,有的孩子则会因为穿不好衣服这件事情而大发脾气。



但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如果不会自己穿衣服,便有可能因为无法自己穿好衣服,被别的小朋友笑话,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家长一定要在孩子上幼儿园,教会孩子如何自己穿衣服,具体来说:


  • 不要为了省时间,帮孩子穿衣服;
  • 给孩子选择容易穿脱的衣服,如,套头衫、有松紧带的裤子、不用系鞋带的鞋子;
  • 把穿衣服的具体方法教给孩子,如,如何系扣子、如何拉拉链等等,不要替孩子代劳;
  • 给孩子购买衣服时,主动听取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 让孩子学着给布娃娃穿衣服;



4. 大小便自己去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大小便,也是很多父母都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事情。毕竟,幼儿园每个班级里的人数都比较多,让仅有的几位老师去照顾这么多孩子的如厕,的确有些困难。


再说了,孩子如果遇到了尿急,又找不到老师,穿着湿湿的裤子不仅容易挨冻,也会很尴尬。



因此,到了孩子2岁零4个月的时候,父母便要教会孩子如何在白天如厕,到了3岁左右,便要教会孩子在夜里如厕了。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主要是因为孩子在这个年纪时便已经能够控制大小便了,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因此,首先,家长要把如厕的方法,告诉给孩子,然后,慢慢引导,示范给孩子看上厕所的正确步骤:将裤子脱掉、蹲下、拉便便、站起来、提裤子。


同时,家长也要带着孩子养成去厕所里解决两便的好习惯,不到迫不得已,一定不要允许孩子在街头解决。



最后,刚入园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害羞,或是无法适应幼儿园的厕所,想上厕所也不敢和老师说,这时,家长一定要主动和孩子、老师打好招呼,请老师代为照顾自己的孩子。


5. 书包也要自己的整理


书包是孩子重要的成长标志之一,但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园后,却都会忘记教会孩子如何整理书包。


结果,根本不知道书包要整理的孩子,便在上了幼儿园后,跟着出现了用完东西后随手乱丢,常常丢三落四的问题。



那么,如何教会你的孩子整理书包呢?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做:


  • 给孩子讲解书包的用途,告诉孩子哪个夹层用来放什么;
  • 将整理书包的方法教给孩子,如,书要起立来放、重的东西要放在下面……;
  • 与孩子一起比赛整理书包,看谁的速度更快,方法更好;
  • 保护孩子的隐私,可以适当地帮孩子整理东西,但不可以私自乱翻孩子的书包。



虽然这几件事情,对家人来说都是很快便能够替孩子搞定的小事,但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让孩子在未来需要专注在学习的时候,被这些细枝末节拖后腿,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便勇敢放手,教会孩子这些技能呀~


03.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

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上幼儿园是孩子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


家里的家长和老人长期照顾着孩子的日常起居时,已经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很了解了,有时孩子甚至不用说,家长便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但是,孩子去了幼儿园后,老师虽然也能够照顾孩子,但却不可能像家长一样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因此,家长便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告诉孩子,自己如果有需要,一定要正确地向老师表达。



第一天刚从幼儿园里回来,天天的小书包便明显加重了。妈妈一问才知道,原来幼儿园的老师刚给孩子发了新书。


但是,在给孩子包书皮的时候,妈妈却发现,有一本书里的内容,少了几页,于是便告诉孩子说,“你明天拿到幼儿园,去找老师换一本吧”。


听了妈妈的话后,孩子先是沉默了,然后,怯生生地说,“我不敢”。


于是,天天妈便带着孩子找到了老师,要求给孩子换了一本书,也让孩子明白,原来合理的要求是会得到允许的。



因此,孩子如果胆子小,家长一定要及时地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然后鼓励孩子主动给去找老师解决问题。


当然,平日里逛商场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多多鼓励孩子去和售货员阿姨、收银员阿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除了鼓励孩子提合理的要求,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要及时制止。


现在,有很多大人,常常在有孩子在场时,也是脏话不离嘴,结果,年纪幼小的孩子便有学有样的,一张口便问候人家祖宗。



这时,家长一定不要觉得新鲜,有意思,而是,要及时给孩子讲道理,制止孩子说脏话的行为,而不是任其发展下去。


因为,很多孩子会说脏话,主要是因为好奇,既觉得挺好玩儿,也很酷,便不管不顾地说开了。


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地制止,告诉孩子,说脏话是一种不礼貌、不文明、不受欢迎的行为,教会孩子去体谅别人的感受,不说脏话。




最后一点,是教会孩子学会分享。


虽然我们成年人都知道,要学会分享,友谊的小船才不会翻。


但是,作为家里独一无二的大宝贝,大多数小孩子都希望自己独享一切,无论是有好吃的,还是好玩的,都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分享。



那么,如何教会自己的孩子走出分享这一步呢?你不妨尝试一下下面3件事:


  • 鼓励孩子带零食去和别的小朋友交朋友;
  • 鼓励孩子把玩具,带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 做出表率,在家里多分享今天发生的好玩的事情



以上,便是全书的内容。


孩子慢慢长大,带着家里人的牵挂一步步走进幼儿园时,不少家长朋友是既欣慰,又担心重重,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了欺负。


于是,不少家长便把照顾孩子的重任,丢给了幼儿园和孩子的老师,希望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一个班级里孩子的数量远远地超过了老师的照顾范围,没有办法像孩子的父母和家里的长辈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


因此,孩子入幼儿园后,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多多配合:


一方面在孩子入园前便做好准备,教给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技能,另一方面也要给老师多些信任,鼓励老师告诉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表现得不好的地方,和老师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



另外,即便是孩子真的有哪里不够好,家长也不要太担心,给孩子一种幼儿园很糟糕的感觉,而是陪着孩子一起,帮孩子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替小学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祝好!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