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是高达142米的孤峰 ,因山形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供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凌空凿于悬崖峭壁上,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已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2018年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麦积山,经过大规模的加固修整和栈道修复,摇摇欲坠的崖体已经稳定,山上栈道也宽阔整齐,安全可靠,昔日王仁裕笔下的险恶情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登游各个崖阁,随心所欲地进入各个洞窟,感情奔放地远眺山下美景。
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
东崖中间也是大型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造像,建于隋代,宋代重修。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高15.7米,是麦积山石窟最大的佛像。1982年修复时还从右脸内出土手抄本《金光明经》一卷。三座造像真的都是法相庄严、和蔼可亲,整个高浮雕造像雕塑精美、栩栩如生。
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达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相传,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时,就动用人工40万个。当地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就连美国首批游客在1947年《和平日报》中也称赞麦积山石窟是“全世界七大工程又增其一”。
关于石窟的开凿年代,大部分学者认为始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现存造像中以北朝造像原作居多。
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槃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现在出于对石刻的保护,石窟上一部分石刻是用栅网封起来的,可以起到防止游客触摸的作用。
景区公布的石刻各时代特点:(这个估计对我们这些普通游客看了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1、后秦(公元384-417年):创始阶段--剽悍雄健 第74、78窟
2、北魏(公元386-534年):辉煌发展阶段--秀骨清像 第115、133窟
3、西魏(公元535-556年):精练提高阶段 --秀骨清像 第127、121窟
4、北周(公元557-581年):创新阶段--珠圆玉润 第4、62、44窟
5、隋代(公元581-618年):新发展期--丰满夸张 第37窟
6、初唐(公元618-712年):新发展期--丰满夸张 第5窟
7、宋(公元960-1127年):大规模重修期--写实求真 第165窟
麦积山塑像,主要题材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尽管各代塑像同处一堂,但并不因袭模仿,而是保持着各自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
麦积山景区参观石窟门票90元,不参观石窟25元,极个别封闭石窟参观是另外收费的。60岁以上者、解放军及学生半价,记得带老人证、身份证、士兵证和学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