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这座山是南天第一秀山,徐霞客当年从山下经过却未登山,为何

2019-04-24     行者老张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这是两条江的交汇处,西江流域的郁江和黔江在此合流后称为浔江,向东流去,这个地方古代称浔州,就是现在的广西桂平市。拍摄照片的位置在桂平西山的山顶,沿江两岸就是古浔州城,桂平市区。公元1637年,徐霞客从柳州坐船顺柳江而下,经过象州、武宣两县进入浔州,从桂平西山的山脚下经过,然而,他却没有上西山。

桂平西山在桂平市区以西,因此叫西山,也叫思灵山或思陵山,西山是中国七大西山之一,被誉为“南天第一秀山”。这样一座名山徐霞客当年为什么从此经过,却没有登山?后人猜测原因可能是当时的西山还不是一座名山,非游览胜地,所以被徐霞客错过了,他只游历了西山以西的大藤峡。

如果徐霞客当年登上西山,他一定会被这座山的美景所震撼,在山顶看三江交汇和浔州古城是非常壮观的,这应该也是徐霞客的一大遗憾吧。徐霞客于当年的七月二十日进入桂平,游览完大藤峡后就乘船沿浔江向东去了梧州,或许是他行程比较紧凑没有来得及登西山,总之在他的粤西游日记中没有关于西山的记录。

桂平西山自古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著称。山中古木参天,数百年的古松、古榕等随处可见,怪石嶙峋,泉水甘甜,西山茶园所产的绿茶闻名于世,从唐代就开始种茶,山泉泡香茗是到西山旅游不可错过的,山中名庵古寺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有多位高僧在此驻锡。

西山奇石为黑云母花岗岩,千姿百态,各擅其妙,有形似石台的棋盘石,有似从天降的飞来石,有的如大山平地拔起,有的似猛虎蹲伏路旁,吏隐洞则是由三块巨石互相支撑而成,姚翁岩是在一块如山的巨石一侧突然凹陷天然形成的一处洞穴。

这是一口古井,在西山的半山腰,龙华寺旁边,名为乳泉,井宽、深各约一米,古泉东不竭,夏不溢,常年保持一定的水位和22-22℃的恒定水温。《浔州府志》记载,此泉清冽如杭州之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登西山时一定要尝一尝乳泉水,甘甜爽口,用乳泉水冲泡西山茶更是绝配。

西山龙华寺,又名上寺,至今已传四十余代僧,始建于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曾三次重修,一九七四、八八年又两次重修扩建,殿阁雄伟巍峨,香火甚盛,香客进香,参禅礼拜,佛殿生辉,古寺重光,晨钟暮鼓,佛法弘扬。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为释巨赞、释觉光法师驻锡,现在广西佛教协会常驻龙华寺。

龙华古寺背靠姚翁岩飞阁,左旁灵溪,右临乳泉,下至碧云天。寺内塑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主殿为释迦牟尼佛祖像。“大雄宝殿”殿额为原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殿联为释觉光法师墨宝。殿前为钟鼓楼,后为千手观音殿,“木鸟树音咸宣佛教僧宝,灵霞山色尽毗庐遮哪”,这是释觉光法师给龙华寺的赠联。

登上龙华寺的文昌阁, 凭栏望远,不但可以饱览西山景色,还可以领略浔州古城的大好风光。最佳时间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华灯初上,是令人如痴如醉的良辰美景。龙华晚眺,便是著名的西山旧八景之一,此外,西山现在又有新七景,到西山游览可以探索一下。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诞辰日,西山龙华寺、洗石庵都会举行祝圣祈福观音法会,为广大信徒和民众祈福,主要活动内容有:祝圣法会,大慈宝忏法会,传授三皈五戒等。佛教历史悠久,信众遍布世界各地,长久以来佛教教义已成为救渡众生的慈航宝筏,慈悲、智慧、平等、圆融等教义更为世界和平、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农历四月初八日佛诞节,是汉传佛教尊奉的佛陀诞生纪念日,又名浴佛节,属于我国佛教一年之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千百年来全国佛教寺院均举行浴佛法会,隆重庆祝佛陀降生,为人间带来佛法,令人心清净,离苦得乐。浴佛的起源,是因佛祖在蓝毗尼园无忧树下降生时,九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来。

穿梭于西山的密密丛林,松林如海,山风吹拂,常常会发出阵阵涛声,象平地扬沙,象幽谷夜雨,象大海恕潮,象深山虎啸......古人曾赋诗描绘这一美景:“倏然一榻卧山高,梦熟旋闻众虎嗥,起视千林摇曳动,大风吹激怒于潮。”这就是西山七景之松海听涛。

这是西山山顶的观音寺,寺前为观音岩,危崖奇特,面向东方,这里是欣赏三江交汇和浔州城以及观日出的最佳位置,摄影爱好者拍摄西山日出一般都会选择观音岩,岩边建有一座亭子,名为朝阳亭,凭栏远眺,开阔壮观,这就形成了西山新七景中的“险峰朝阳”。

西山摩崖石刻“别有天地”,摩崖石刻也是西山的一大特色,从古代到近代遍布各处,有写西山美景的,也有佛教禅语,是研究西山文化历史的重要遗迹。桂平西山你来过吗?乳泉水、西山茶你品过吗?被徐霞客遗漏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你可不要再错过。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历史文化研究者,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ebNDWwBmyVoG_1Z3Bu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