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西街,依偎东塔,这条巷子不足300米,我却逛了一下午

2019-05-20     微泉州

/

熙熙攘攘的西街旁

有这么一条不太起眼的小巷

它曾辉煌灿烂,也历经沧桑

……

这里是台魁巷

巷外有多人声鼎沸,巷内就有多安逸祥和

/

泉州有名的小巷真的太多了,裴巷、花巷、旧馆驿……它们风头太盛,相比之下,有些巷子历史悠长,却低调地被人遗忘,任时光在这里刻下沧桑的痕迹。

台魁巷,大概就是这样的存在。

台魁巷位于开元寺东边,南起西街,北抵大寺后路口。

巷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明代,状元庄际昌为巷内的奇仕宫题“雁塔钟灵”的匾额,希望泉州能出更多的宰相(台)和状元(魁),因此得名。

小巷不长,只250米左右,也不甚宽敞,堪堪承受得住两辆电动车并骑,但是它的“分支”却不少,随便进入一个拐角,以为是别番天地,抬眼却仍是“台魁巷”的门牌号。

站在西街路口,朝台魁巷望去,视线由豁朗渐渐变得逼仄。

黑压压的电线犬牙交错,盘桓在天空向四周发散。灰墙红瓦的建筑斑驳古老,历经岁月洗礼。

老房子前的洗衣台,泛着青苔、废弃了的枯井……眼前的荒凉其实昭示着以前热气腾腾的生活。

走进台魁巷,就会看到一棵弯脖子大树,造型奇特。树干先是与地面几近平行地弯曲着,横亘在巷子两侧,而后又扭曲向上,舒展树枝,开得尤为茂密。

巷子里老住户说这棵老树已经有80余年了,已经成了巷子的一道风景及地标性景物。

老树的左侧开着著名理学家蔡清后裔的“保和堂”,专售祖传秘制疔膏“白塔膏”。

“药铺”很简陋,一张旧桌、几张椅子便成了一个卖药点。200多年坚守在巷子里,“只卖药不看病”。

老树下还有一家杂货店,店里的阿姨会做些缝纫工作。

一盏白炽灯、一台缝纫机,阿姨仔细地工作,不时还和门口坐在矮凳上的人说着家长里短……市井的烟火气,不外乎如此。

这里还藏着很多本地人才知道的“秘密”,时至今日,仍有人专门来求“秘方”。时间的推移,把小巷变成了一个蒙尘的宝藏。

偶然看到窗台上随意摆放的扫帚,让人不禁在眼前浮现出阿嫲弯腰扫着落叶的画面。

巷子两侧的灰墙上早就趁着春光爬了不少绿色,绿油油地生长着。巷子历史悠久,却每年都有新的活力。

在这狭窄的街巷上,能遇到晒着太阳聊着往事的老人,能遇到刚下班行色匆匆的年轻人,能遇到蹒跚学步、笑声清脆的孩子……

台魁巷就这样以各种方式呈现它古老沉稳的活力,执拗地守护着泉州好几代人生活的地方。

在这里,老建筑的年代感是显而易见的视觉冲击。

用红砖砌起来的房子杂芜开裂,颓势尽显,但闽南独特的红色却反添了一份复古的味道。

墙上挂着的木质信箱依稀露出报纸的边角,与古朴的木门相衬得格外好看。

午后的阳光爬过屋顶,洒在古厝斑驳的红砖上,形成刺眼的光晕,只一恍惚,仿佛就看到了老房子走过的那些年。

在台魁巷,几乎每家每户都是“有名有姓”的家族,从门楣上就能知道这户人家的姓氏。

闽南古厝的独特风情,在这样的牌匾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里的门大多数是木门,门一打开,就吱吱作响。门的表面早已凹凸不平,像是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

巷子里也不乏黑白色的古厝。少了红砖的点缀更显灰败,但门前放肆生长的植物、门口挂着的红色灯笼,反而使建筑出落得格外好看。

走到台魁巷的中间,会看到一幢白墙黑门的古厝,这是金国皇族后裔粘氏古民居。

正好遇上对门的阿婆,她说这个古民居很大,可惜五点半就关门了,下次来一定要进去看看。

再走几步,就看到四角过路亭了。

虽然一派年久失修的破旧感,但亭子仍然在发挥它的作用。亭下散乱停靠的电动车仿佛曾经在亭中遮日避雨的路人。

红色的春联贴在红砖上,黄色的木门上还有绿色的雕花。

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只是偶一抬头发现屋里挂着的几件衣裳,地上摆的几双鞋,才惊觉,这大概就是生活的样子。

在台魁巷的整条街巷中,每隔不远就另有一条小巷,形成“非”字状结构。这些更小的巷子,仿佛一株大树的根脉,把台魁巷的底蕴,散布到更深的地方。

这就是台魁巷的魅力。在现代与古朴间来回交错,却丝毫没有违和。

每一步都能路过一个老建筑,每一个建筑都记载着一段老泉州的故事,静静等待有心人来挖掘品味。

隐藏在柴米油盐的居民区里,也开始出现了摩登的咖啡馆和各种年轻人喜欢的小店。

巷口的木棉纪主要卖些精致的小东西,门店装饰得尤为小清新,即使不消费,也让人忍不住想进去看看。

老树附近的古厝已经变成了一家咖啡厅。几乎还保持着老房子的原来风貌,只是添置了一些简单的家具就整个大变样。

小巷深处还有一个世外桃源。

它的地势较之其他房子略高,因此也更引人注目。古香古色的门前还挂着两个大红灯笼,木质牌匾上写有“丘山”二字。

院内有音乐传来,尽管大门紧闭,也不难想象里面有多么让人心旷神怡。下次再来,一定要进传说中的“丘山小院”看看,到底是怎样一副清静自然的风景。

巷子破败的土墙上画上了精美的彩绘,绚丽的颜色为古朴的小巷添上了些许现代元素。

就连简陋的窗户挂在这样的墙上都似乎凑充满了童趣。

初夏的夜晚来得并不早,但走出巷子的时候西街的路灯也已经点亮了。

站在台魁巷的巷口,忍不住又抬头看了眼近在咫尺的东塔。

它在那里巍峨地屹立了千年,守护着西街热闹的人间烟火,也守护着台魁巷的安静祥和。

对于行色匆匆的游客来说,台魁巷只是他们打卡清单中的一个。他们总是三五成群结队而来,又一下子呼啸而去。

但如果你有心体会,漫步至小巷深处,轻扣木门,轻抚老墙,坐在老树下乘凉,任凭巷外有多纷扰,也能感受到巷内难得的“岁月静好”。

编辑 | 关关

图片 | 关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OA7A2wBmyVoG_1Zsak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