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遇大寒,虽有数九“寒”,更有腊八“暖”

2021-01-20     美文投条

原标题:腊八遇大寒,虽有数九“寒”,更有腊八“暖”

时序至腊,今日腊八,

这个庚子年漫长又坎坷,

惟愿腊八一过,离美好的春就又近一步。

今日也是大寒,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

谚语云“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当腊八遇上大寒,虽然严寒爬上了制高点,

但喝碗腊八粥,吃碗腊八面,心便如暖春,

就像陆游说的:腊月风和意已春。

腊八已至,新春不远

旧时腊八称腊日,会举行腊祭。

《礼记》疏曰:“腊,猎也。

谓猎取禽兽以祭先祖五祀也。”

人们在冬季之月,星回岁终之时,

把猎来的禽兽用以祭神,祈福消灾。

剩下的腌成腊味,以备明年之食。

腊祭时,人们会戴胡头,

扮作金刚力士,击鼓驱疫。

谚曰:“腊鼓鸣,春草生。”

击过了鼓,开春就丰收顺遂。

宋代后,腊日成腊八,有了更多的传统。

诗人写道:腊八林间喧粥鼓,年丰新米足冬舂。

年年岁岁腊八日,无论击鼓还是喝腊八粥,

为的都是驱疫祈福,

待来年春草萌生之时,你我平安且富足。

俗语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一过,年味渐浓,

家家户户开始洒扫庭院、杀猪宰羊,

而在外漂泊的游子也开始归乡,

与倚闾而望的亲人团聚。

腊八提醒人们年关将近,归期不远。

但这岁末寒冬,疫情又起。

许多在外的人们可能需要原地过年,

不能与家人团聚,但我们无需伤感,

相信等熬过最冷的天,经历过困苦的磨砺洗礼,

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最美的春天。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

再寒冷的冬天也有尽头,

再难熬的日子也有终点。

待到寒冬尽新春来,我们再好好团圆。

腊八粥暖,事事“粥”全

喝腊八粥是腊八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食腊八粥。

腊八粥以多种食物合在一块,下锅煮在一起,

意思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

七八种味道、材质、颜色各异的食物

在沸水中翻滚,历经磨难,

终于变成一锅“和和美美”的腊八粥。

这一方面是说,人生在世,要包容不同。

尊重不同,理解不同,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和谐共生,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兼收并蓄的气度。

新的一年里,求同存异,不妨多些包容,

消解那些不快,融化那些不悦,

这样大家才能和衷共济。

另一方面也是说,要想和谐共生,磨合必不可少,

腊八粥需要慢慢熬,才能“和和美美”。

事缓则圆,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切莫操之过急。

今日腊八,别忘了呼噜呼噜喝一碗腊八粥,

驱散大寒带来的凉意,

带来新一年的万事“粥”全。

腊八面长,情深意长

我们常说,十里同乡不同俗

在陕西关中一带,到了腊八这一天,

家家户户都要吃一碗腊八面。

每逢腊八,天还未亮,

人们便操起擀面杖咣当咣当,

腊八面以面粉和各种豆类为原料,

和面、擀面、切面……

一定要厚薄均匀、宽窄一致的韭叶面。

红豆要提前泡好,腊八一早起来熬汤,

小火慢炖,直到熟烂。

将面拉扯成长条放入红豆熬的汤,

萝卜、豆腐、鸡蛋肉的臊子,

“吱啦—”一声,满屋浓香弥漫。

一碗腊八面,勾起了人们的味蕾,

面条细长,情深意长。

腊八蒜绿,吉祥如意

腊月初八,在北方有用醋泡蒜的习俗,

叫“腊八蒜”。

泡制腊八蒜,其材料和做法都十分简单。

在腊月初八这天,

先准备好密封的罐子或瓶子之类的容器,

选用紫皮蒜和米醋,

将紫皮蒜掰开成一个个蒜瓣,

然后剥去紫皮蒜上的老皮,

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入容器内,

倒入米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在选料上一定要用米醋,

米醋色淡,泡过的蒜色泽如初,

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浓而微甜。

而老陈醋和熏醋泡的腊八蒜,

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那样绿,口感较差。

泡腊八蒜看似简单,却讲究时机,

老一辈说:腊八蒜只能腊八泡

早一天晚一天都不绿,倒是神奇。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打开腊八蒜罐,

脆辣的蒜瓣和香浓的醋酸顿时扑鼻而来,

只见湛青翠绿的蒜瓣如同翡翠碧玉。

民间有谚语:“饺子就蒜,越吃越欢。”

腊八蒜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味道鲜美独特。

人们都说腊八蒜好吃,可在街巷胡同里,

从来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

老人说,腊八蒜的蒜与“算”字同音,

有句民谚说:“腊八粥、腊八蒜,

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做小买卖的直接喊“卖腊八蒜啦”,

这还真没法吆喝,即使能喊出口,

别人听起来也别扭,

“腊八算”好像帮人催债还钱似的。

所以很少有人吆喝卖腊八蒜。

时过境迁,一年岁尾,

其实我们需要算的是自己的生活,

去年定下的目标都实现了吗?

新年的愿景可有写下?

看清过去,才能更好地前行。

腊八至,别忘了吃上一口腊八蒜,

预祝岁岁有蒜香,如意又吉祥。

腊八豆香,幸福安康

安徽黟县的人,腊八这天会做腊八豆腐,

他们给豆腐块抹上盐水,

中间挖个小洞填上盐,放在太阳下晾烤,

变成一块块金黄、松软、咸香的豆腐,

可生吃、炖、炒,都是冬天下饭好伙伴。

其实早年间,豆腐就是过年的必备食品,

是需要腊月里准备的食材,

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

“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

豆腐做成后,

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

供春节时食用。

豆腐,斗福,或许是因为谐音,

豆腐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

腊八到,吃块咸咸的腊八豆腐,

愿新的一年美满幸福,吉祥安康。

腊八腊八,期待团圆

中华民族的每个节日都有着极其厚重的寓意,

都有着一种美好的愿景祈祷与情感寄托。

无论是简简单单泡制腊八蒜,

还是传承千百年而不衰的喝腊八粥,

人们心里所期盼的美好,

都是淳朴开心的简单生活。

过去的时间,生活也许各种艰难,

而即将到来的新春,许多人也不能如愿归家,

但只要心存希望,人生万事皆值得,

只要心在一处,在哪里都是团圆,

待春暖花开,寒冬散尽,我们再缓缓归家。

腊八已至,新春不远,

今年最后的祈愿,

是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L5QHXcBuNNrjOWzRKa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