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哎呀音乐
作者:夜小末
一首歌的旋律和歌词你更在意那一块?
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旋律,让人刻骨铭心的是歌词
相对旋律来说,歌词更容易打动人心,他更直接,不像音乐那么抽象,一段旋律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理解,但是歌词呢?可以让一百个人有着相同的感受!
大家都知道,一首歌由旋律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你们觉得旋律难做还是歌词难写?估计每个人有每个人都难处,有时曲出来了歌词对不上,或者歌词出来了没有曲……这很常见,所以有的人买曲,有的人买词……
谱曲这个行业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说到填词这个行业大家就陌生了吧!
其实我也挺好奇那些填词人是怎么工作的,我们联系到了国内原创歌词厂牌“金蜗牛”的事业部总监-夜小末,让他来聊聊关于填词人这个行业。
1、不懂音乐的人可以写歌词吗?
小末:基本上我见过的所有填词人,开始都不太懂音乐。乐理知识是加分项,要学习。懂一些乐理,会让词人的表达更快准狠。也见过非常懂音乐写歌词的人,不过他们都是制作人或唱作人。
林夕
你在我旁边 只打了个照面 五月的晴天 闪了电
——《流年》
2、一段歌词是怎么被选入歌曲
小末:内地的歌词创作方式,通常分两类:
作词,词人依照歌词惯有的行文逻辑,进行纯文字创作,之后交由曲作者谱曲并完成;
填词,词人依照歌曲Demo进行中文填词,之后交由制作方审核。
作词多用于格式化、类型化的创作,相对固定的词曲搭档也常用这种合作模式;作词需要兼顾音乐性,即最大限度考虑“成歌”的可能性,语句流畅、立意新颖往往是吸引曲作者的关键。
填词多为比稿,也是流行音乐行业内最普遍的征歌模式;程序基本是:选定歌曲Demo,下发给词人,限时收稿,审核;指定歌手甚至主题、同一旋律内不同的文字表达,制作人依据歌曲的各项要求,择优录用;因为有旋律,所以口感和听感,在比稿时占比很大。
黄霑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潮,
浮沉随浪记今朝。
——《沧海一声笑》
3、怎么为一首曲子填歌词 ?
小末:填之前,先搞清楚三个事儿:谁要唱、给谁听、说什么。
听Demo、抓字、填词、修改。步骤都一样,无他,但手熟尔。每个作者所处的阶段不一样,需要加强的位置也不同;查漏补缺,哪里不懂补哪里。
4、 怎么评判歌词的好坏?
小末:要从两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创作者需要的好歌词标准:合适。词、曲作者、制作人或歌手,对歌词的筛选,需要考虑定位、听觉和市场等诸多因素,每一块拼图都刚好合适,才算拼出一首完整的好歌词。你写《东风破》或者《小苹果》都可以,前提是要分清楚这首歌,会出现在哪个场合,不要做让歌手尴尬、让听众排斥的事情。一首歌的诞生,只有一个宿命:让喜欢的人喜欢;在“合适”的基础上,大家再努努力,争取让更多人喜欢。
听众而言:我喜欢的,才是好的。
“出卖我的爱 你背了良心债”和“春秋是场梦 却妄想可转身”,同样的旋律,这两句哪个好?在听歌这件事上,听众永远拥有至高无上的一票否决权。大妈要去跳广场舞,你推一首JONY J《不用去猜》,大妈估计要拿秧歌扇子锤你胸口了。
你觉得好的,未必是听众要的。就像一个忙碌半天的厨子,端出一份色香味俱佳的麻辣小龙虾,顾客说:对不起,我海鲜过敏。当然这种情况在业内是很少发生的,因为一个真正的有经验的厨子,会在点火前,搞清楚一切顾客的需求。
作词人方文山
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
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
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
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兰亭序》
5、歌词区分风格吗?
小末:这样想,衣服是要给人穿的,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就有不同的设计。
词人是裁缝、歌手是模特、听众是顾客。之前见过许多分类方式,按歌词主题、段落结构、修辞方法等五花八门,这都有失偏驳;聊歌词,一定是歌在前,词在后;看宋词,词牌名后跟标题,前面的框架决定了后面的内容。所以,歌词分风格,且和曲风分类一致。
就像很多人从《中国有嘻哈》上发现原来说唱歌词的韵脚是这样的,再反观民谣、舞曲以及甚嚣尘上的中国风,不同曲风下的歌词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行文逻辑,是重韵律还是重表达、是要氛围还是要意境,着力点和切入点都会有明显的特征。
先了解了第一个问题中的标准,就可以很快理解“歌词风格”的含义。每一种曲风对应的“合适”的歌词,都在它该有的语境中。
6、写歌词需要注意哪些?
小末:许多人不懂得这个行业,从而也不认识这个职业;像演而优则导的演员们一样,听多了就开始写,以听众的感性心态在对待一件极需要理性的事情,是很容易掉到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圈子很重要,这不单至交际圈,也包括眼界。
记着,听众永远可以一票否决你,只有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才可能被更多人接受。
为什么需要更多人接受,因为水涨船高啊。当然,不准备入行的玩票行为,值得鼓励,有兴趣、好事情,祝你玩的开心。
7、写歌词有什么技巧吗?
小末:任何一件门槛低的事情,推开门就面临着无数山峰;大家一个起跑线向上攀登,没有捷径,只有快慢。想要提高自己的速度,多写、多听、多看、多积累,文字基本功、乐理知识,热爱生活。个人觉得文字功底是还是很重要的,这意味着你能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写作的宽度和高度,也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不断精进的一项。
“你的笑像一头恶犬 撞乱了我心弦”和“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说的是差不多的事情,谁能走得更远,时间已经给了答案。哪有什么灵光乍现,只不过是你从前的见识,刚好在这里被拎出来。
8、不同风格的歌曲填词会有一些“套路”吗?
小末:套路始终存在,而且被很多人循环使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种风格的作品,都会有与之对应的气质。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每一种风格,都会有一些同质化的词语。只是有的人着力点是套、有的人看中的是路。
套是生搬硬套,路是另辟蹊径。不得不提,近年来,听众的耳机里,刻板“套路”化的歌词越来越多;中国音乐市场体量过大,难免鱼目混珠,于是“音乐裁缝”、“套路洗稿师”、“拼接师”、“神曲制造机”层出不穷,更有明目张胆抄袭者,踩过道德底线,高举“火就是好”的唯数据论,贻害四方。
终于,周杰伦被歌迷“逼迫”在演唱会上唱了《学猫叫》,这也许真的就如那位“音乐才子”宋孟君所说的:“音乐变革真的已悄然来临!”分众化的趋势下,作为一个术业专攻的歌词厂牌,金蜗牛以及我们的词作者,在每一类别内深耕细作。我们深知一己之力,改变不了大的气候,只是这群愚笨的词人,始终质朴地认为,坚持走下去,我承认你的存在,我也终将把你取代。
因为,好的东西,总会比烂的东西,活得长远。
林秋离
听海哭的声音
叹惜著谁又被伤了心却还不清醒
一定不是我至少我很冷静
可是泪水就连泪水也都不相信
—《听海》
9、写歌词收入怎么样?
小末:总体,目前的大环境,对词人不友善。填词人服务性强,所以对歌手和作品的依赖性也高;代表作、合作咖位、发表数量,是名、是水,词人的收入,是利、是船。
业内也有一些延续多年的潜规则,譬如说,新入行的作者,一首歌词几百到几千不等,甚至“版权买断”,这种模式其实是很伤害创作热情的,但因为依赖性,很多词人没得选。港台音乐产业较成熟,版权制度也相对健全,所以目之所及的知名词人,大都是有些稳定的后期版税收入。
10、一般来说预约歌词的费用是多少呢?
小末:不确定,档次不同、需求不同、艺人及公司不同、歌曲水准、词人地位不同,均影响着价位。
可以这么理解,知名作者是有大致的固定价位供参考;非知名作者是要看甲方的定价。对于非知名作者的就不是约词了,大多是比稿,有的会在参与前沟通、有的则是在中稿后,甲方基本主导了这首歌词会以什么方式、多少金额成交;之前了解很多词人,1~5千元是最普遍的区间,知名就是再这基础上不断叠加。所以想抬高身价,就多积累作品。
李宗盛
当你发现时间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所有的选择!
—《给自己的歌》
11、如何看待人工智能(AI)填词?
小末:之前用过一些爬虫工具的经验,使我对机器对汉语的分词能力,持怀疑态度;但我也知道这种技术上的缺憾,肯定是会被改善,时间关系。
比速度、比容量、比持久,我们跟机器是没得比的,唯一能比的,就是人味儿。等到某一天,它能感受到键盘被敲击时的疼痛,那它就赢了。
12、对想做填词人要如何开始?有没有一些入行的建议?
小末: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时代,要做职业填词人,还是很简单的。
给公司投简历、给歌手留言、参加歌词类比赛等等,条条大道通歌手;入行,就是与歌手之间建立联系。现在 “音乐人才扶持计划”那么多,放心吧,没有不被发现的金子,除非金子自己不愿意。
当然我们也发现,有些所谓的“扶持”昙花一现就消失掉了;归根到底,“扶持”和“投资”是两个概念,一个重公益,一个追利益,混淆概念的,只会被淘汰掉。就像金蜗牛填词大赛之所以持续做到第五届,就是在坚持“尊重创作人才、鼓励潜力新人、关注后期培养”的宗旨,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填词的比赛,累计5万人参与,每年赛事都为入围选手提供往返机票和住宿,参与落地深圳的 “名师创作营”,获奖选手除了奖金、奖品和入职机会,后期会持续对接到多渠道、多风格创作项目,持续参与金蜗牛的职业培训 “叶片计划”,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