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蝌蚪课
作者:六成姑娘
莫扎特曾说过:你们都看到了我的天分,但不看到我的勤恳。正如莫扎特所言,很多人小小年纪就有着出色的成就,旁人们总会为之冠上一个“有天分”的名号,但其实如果没有那些背后的勤恳与努力,这些天分也迟早会被消耗殆尽。
就像莫扎特一样,这个世界上有着许多让家长称赞、让孩子羡慕又嫉妒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也有着不同常人的天赋及勤奋,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小莫扎特”,找找这些优秀的孩子们,到底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1
Elisha(以利沙)
这个绅士又可爱,演奏时总是保持着真挚的小男孩是来自俄罗斯的Elisey Mysin(以利沙·迈辛),他在5岁时候参加了第二季全俄儿童天才“蓝鸟”选秀大赛,以《升c小调夜曲》的精彩演奏征服了现场的所有人。
在场的20位大众评审看了他的表演后纷纷惊呼:“这是上天带来我们的礼物啊!”不仅如此,拥有钢琴狂魔之称的著名钢琴家丹尼斯·马祖耶夫,当场向以利沙发出邀请,表示愿意请以利沙到他的音乐学校读书,想亲自培养这匹千里马。
在选秀大赛后,以利沙参加了俄罗斯的新年电视节目、克里姆林宫的音乐会、罗马举行的俄罗斯季节音乐节开幕式等等一系列节目,充分展现了他在演奏上的天赋,不仅如此,小小年纪的以利沙还会作曲,5岁的时候就公开表演了自己作曲的两部戏剧作品《龙卷风》和《普通话》,获得了许多钢琴家及观众的认可。
其实以利沙的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来了,据他的妈妈说,她怀以利沙的时候,每次播放钢琴曲,都能感受到肚子里的宝宝在跟着节奏在动。两岁时的以利沙还没开始学琴,只是在旁边听姐姐弹琴,他就能记住姐姐弹的每一首曲子,并且能在自己的小玩具钢琴键盘上把它们重复出来。
以利沙对钢琴的热爱也是无法阻挡的,除了钢琴他还喜欢足球、国际象棋、乐高积木,但就算玩着这些,以利沙也会经常在中途停下,然后跑到钢琴上练琴。曾经有人在采访中问过以利沙:如果你有一支能赋予任何事物生命的铅笔,你会画些什么呢?他思考了一下,然后回答:“钢琴。”如果我们对钢琴有以利沙这般的热爱,我想练琴也不再是个无聊、枯燥的事情了吧。
2
埃文(Evan)
2011年5月31日出生的埃文,是越南裔美国人。埃文钢琴之路的开始缘于一个偶然,在他2岁半的时候,他父母给哥哥布兰登买了一台玩具电子琴,当布兰登打开玩具的时候,他只是按下了琴键,随便弹了一番。
相反,埃文却是有顺序、有间断地弹奏了每个琴键,并认真地聆听从玩具里传来的声音。然后,他又重头弹了一遍,但这一次他是一边弹一边问他的父亲:“What do you call this(你们将这个音叫什么)?”
埃文对于钢琴的兴趣以及热爱,也获得了家人的支持,父母很快给埃文买了一台电钢琴,还认真的帮埃文找音乐学校,但因为那时候的埃文还很小,许多学校认为埃文还很难坐着认真学习钢琴,便拒绝了他。
但埃文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带着他到俄罗斯演奏家音乐学院,在看着埃文弹了仅仅两分钟的钢琴之后,讲师Tuong Van Nguyen 就立即接受了他。她说,从1996年开始她就在训练孩子弹钢琴了,但她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像埃文一样“不可思议”的人才。
到埃文5岁时,他仅仅正规的学了几个月时间的钢琴,就可以弹出下面这首曲子!
3
阿尔玛·多伊彻
今年十五岁的阿尔玛·多伊彻从小就被称为音乐神童,她两岁开始弹钢琴,三岁开始拉小提琴。四岁时,她在钢琴上进行即兴创作,并且在五岁前写下了她最初的作品;六岁时,她的第一部钢琴奏鸣曲诞生了;七岁完成短歌剧《扫梦人》;九岁时,她举办了第一场小提琴音乐会;十岁完成自己的第一部完整歌剧《灰姑娘》并在维也纳完成首演。
从小到大多伊彻一直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女孩,她喜欢跳绳,7岁生日那年,有人送给多伊彻一根带流苏的跳绳,她就玩起了自己的花样,她把跳绳的一头绕过背,勾在手臂上,然后用流畅连贯的动作,将另一头的流苏在空中作螺旋式的旋转。她说:“我喜欢这样的动作和嗖嗖的声响,特别是在有风的户外,伴随着鸟儿和树的声音。它能够给我创作故事和旋律的灵感。”
因为从小到大,多伊彻都是在家中接受教育,每周五,她会和其他在家受教育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泳、参加芭蕾和体操课,当她玩得非常尽兴,玩够了她会说:“现在我要自己待一会,做梦去了。”也正是这样自由的环境,父母的支持,以及多伊彻丰富的想象力,才使得她的音乐创作不失童真的同时,还保持着逻辑的缜密。
《灰姑娘》是她10岁那年写的一部完整歌剧,在原来童话故事的基础上,她发挥想象力,把灰姑娘变成一位作曲家,王子变作诗人。在舞会上,灰姑娘为王子的诗谱上了曲,唱了出来,由此迷住了王子。后来,王子去找灰姑娘,也不是为了给她穿上水晶鞋,而是想再听一遍她谱写的旋律。
“我觉得王子到处去问,谁的脚能穿上这只鞋,这样不太合理。”她解释道,“很多人都有一样大的脚,但是只有一个人能写出那样的旋律。”这故事不仅有着童话的浪漫,还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魅力,想想十岁的我们还在做些什么就自愧不如。
看了以上三个“小莫扎特”的经历,真是不得不感叹,这才是“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如果能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多进行音乐的启蒙,让孩子接触音乐、感受音乐,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喜爱,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支持,有可能我们家的孩子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即使没成为这样的孩子,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一定是更乐观、开朗、向上,并且懂得音乐,热爱生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