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大合集,孩子掌握拿高分

2019-12-03     荷叶伞教育集团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在写作中运用合理的修辞方法能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同时语句的修辞手法,也是我们日常考试中常见的考点,我们要掌握各种修辞的基本含义,才能恰当准确的使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句更优美!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生常用七种修辞手法详解,一起来学习吧~

01. 比喻

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

(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02. 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在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判断要点: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03. 排比

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例句

(1)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04. 夸张

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05. 设问

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例句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06. 反问

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07. 对偶

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以上就是我们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了,在日常写作与学习中,大家一定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为自己的作文增色,进而提高我们的语文学习素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FMq4m4BMH2_cNUgQb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