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关键时期,咱们等不起、慢不得,依托省、市、县集中攻坚力量,干群齐心、攻坚克难,漂亮地打出‘翻身仗’。”在我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召开的第二天,4月1日一大早,洛麦村驻村第一书记、来自贵州电网安顺供电局的严召波就组织村支两委人员集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鼓舞士气”。
“让认识凝聚合力、用行动改变思想、以产业带动经济。”经过2年多的驻村帮扶,严召波探索出了一条适洛麦村发展振兴的“康庄大道”。截至4月,洛麦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1%,居全县最好水平,曾经的“刺头村”早已成功出列,正向贫困户清零目标极速前进。
转作风:发挥“火车头”效应 凝心聚力谋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村支两委作风优良,党支部“堡垒”力量坚实,才能更好开展脱贫工作,严召波深知转作风是打通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严召波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日常生活面临的难题,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安顺供电局供图)
2018年3月,洛麦村党支部充分利用全村36名党员,按照年龄、技能和特长等进行分类,下设以宣传党的政策为主的“政策宣贯党小组”、以劳动生产技能培训为主的“技术指导党小组”、以矛盾纠纷协调化解为主的“综合协调党小组”和以作风建设监督为主的“作风监督党小组”,建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让党支部逐步成为全村脱贫攻坚的“主心骨”,打造一支作风正派、纪律严明、干事务实的干部队伍。
此前,村支两委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作风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老百姓抵触情绪较重,开展土地流转动员工作时,受到不小的阻碍。
严召波怀着“带着感情去帮扶”的初衷,组织村干部一起走访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分析发展趋势,最难的一户,他们上门恳谈了7次,最终啃下土地流转这块“硬骨头”。
“一个‘外来书记’都能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解矛盾,我们土生土长的人,更应该为家乡脱贫做贡献啊!”在严召波的感召下,村干部紧密联系,捻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思想上有方向,行动上有力量,充分发挥能力特长,实现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参与发展的转变。
转民风:激发内生动力 拔掉“刺头村”污名
洛麦村地处紫云与长顺两县交界,受两县政策、文化影响,人心不齐,思想落后,犯罪率和上访率居高不下,让村子一度背着“刺头村”的污名。
扶贫先扶志,脱困先脱懒。严召波明白消除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形态,整治民风问题,绝非朝夕之功,在他严厉督促管理下,“四有党小组”充分发挥作用,把有不良记录的村民作为重点教导对象,不断改善其精神面貌,提升思想道德,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群众树立了脱贫的志气和奋发向上的锐气。
“扭转‘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产业,让产业留得住人、赚得了钱,大伙有正事干,才不会走旁门左道……”严召波清楚的知道扶贫产业发展壮大是村民稳定收入的源头活水。
他大胆提出用“项目经理制”来管理村级公司名下的产业,说干就干,以种植200亩辣椒项目作为试点。项目经理包保的每亩土地不仅有500元保底利润,产生出的多余利润,还能和村级公司“五五”分成;“双赢”的管理模式让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致富队伍中来。
在洛麦村生态循环产业园内,严召波捧着丰收的香菇,开心的聊着生活的变化。(倪纯 摄)
看到一个个扶贫产业扎根,家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开始跃跃欲试,从拒绝出让土地,拒绝参加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到主动要求修路、修水塘、搞产业,思路一变天地宽,击溃了“精神大山”,精准施策的阻力减少了,内生动力强了,洛麦村用行动证明自己不再是“刺头村”。
机械响:循环产业促经济 农户增收有依靠
紫云县有4个“千亩良田”,其中一个就是洛麦村,且洛麦村地处两县交界,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相对优越,怎么会这么贫穷?刚来驻村的严召波心中疑惑。
“充分利用土地,循环利用,实现产业长效发展。”经过3个月的走访、规划、协调,严召波提出建设生态循环生态产业园,为村民留下带不走的致富门路。
120天的时间里,在洛麦村的土地上建成了包含光伏发电项目、有机肥厂,青贮饲料厂等在内的“三厂两园一中心”。曾经荒废的土地经过流转种植菌草,成熟后的菌草营养价值高,可研磨制成青贮饲料,根部还可制成菌棒培育出食用菌;村里建起垃圾收集站,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经过有机肥厂处理成为肥料,美化乡村的同时产生“循环经济”。
嗡嗡嗡的轰鸣声伴随着“一股热气”从洛麦村食用菌厂传出来,7台电动烘箱正在运转。2020年3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控制,洛麦村食用菌大棚基地也迎来复工复产后的第一次大丰收,30多位村民凌晨5点就开始赶工。
“这一季预计能加工6.2万斤干香菇,产值约370万元。”严召波说,为把损失补回来,今年,产业园区将采取循环模式,160个食用菌大棚分批次、分时间段上架菌棒,以提高产量,保障香菇全年持续供货。“香菇全年生产产值能增加20%,带动200余人就业,村民守着家全年有活干,增收不愁。”
“我们村的产业项目很多,有蔬菜种植、香菇种植加工、养猪场、养蜂项目、菌草种植……”提起村里的扶贫产业,严召波如数家珍,对洛麦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倪纯 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