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病要走好几公里路去镇里的卫生室看病,要不就得进县城大医院看病,现在村里卫生健康室内设施齐全,平时有个小毛小病在家门口就能治疗,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的是方便极了。”10月12日,在神木市店塔镇梁家塔村卫生室,正在就医的村民贾改生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神木市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加快贫困村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设,切实改善村民就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看病难题。不仅仅是贾改生老人可以享受家门口就医,神木市24个贫困村的村民都能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解决了村民以前“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
1 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村民小病就诊不出村
“进入秋季,一是要注意气温变化尽量不要感冒,二是要合理膳食,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在梁家塔村,杨铁牛为82岁的村民贾改生老人仔细检查后叮嘱说。
今年61岁的张兰英是贫困户,儿子儿媳在外务工,饱受糖尿病和高血压之苦的她是村卫生室的老病号。她告诉记者,梁家塔村距离镇中心卫生院15公里,像她这样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共有47人,打针吃药是常事,走路太远身体就会吃不消,如今能在村里看病,对他们来书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整理药物
记者在该村卫生室看到,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等一应俱全,还配备了血压计、身高体重计、检查床、档案柜等医疗设施设备,墙壁上还张贴着卫生室管理规章制度、常见病防治办法和公共卫生服务一览表。今年63岁的杨铁牛从医40余年,见证了从低矮的土坯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从“老三件”到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他感慨说,一个个村卫生室发展的背后,是普通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据了解,在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神木市从实际出发,坚持“建设标准化、筹资多元化、人员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便民化”的建设标准和“镇组织、卫健配合、村级实施、不重复建设”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尽量利用现有资源改建的方式解决农村医疗场所问题。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24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并投入使用。
2 强化技术培训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标准化卫生室建起来后,村民有啥小毛病能及时得到治疗。”太和寨村卫生室高艳花说,特别是农忙时节,每天都有七八个村民因身体不舒服来村卫生室就诊、拿药。
“我们是驻村的,每天是不回家的,驻扎在村里为村民治疗,卫生室共有6名工作人员,轮流休息,每天必须确保卫生室内24小时都有上班和值班人员。”高艳花说,虽然她有一定的治疗经验,但为了给百姓有一个更好的就医环境,她多次参加镇卫生院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学会了中医针灸理疗,在村卫生室为村民们开展拔火罐、艾灸、针灸等服务、受到村民们的欢迎。
向村民介绍药品
大保当镇卫生院院长李鹏告诉记者,镇卫生院每月开展1次常规业务培训,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和卫生院骨干医生对村医进行技术指导和授课;定期对村卫生室特别是贫困村卫生室进行重点督导。他介绍,县级市医院除定期到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外,还多次组织乡村医生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极大地提高了村医的医疗服务水平。
为保障贫困户就医,我市各镇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定期到贫困村开展全覆盖巡回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救治。同时,大力开展公共卫生保障行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持续推进医疗帮扶措施,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记 者:王彩荣
编 辑: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