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人们在玻利维亚发现了一具8岁印加小女孩木乃伊,两根大麻花辫和一身驼绒外衣都保存完好,作为印加文明的重要考古遗物,这具木乃伊本应被原地保护,然而从发现开始,她就过上了漂泊海外的生活,直到最近才重回故乡。
小女孩木乃伊被当地人称为“Ñusta”,在盖丘亚语中意为“公主”,考古人员在安第斯高地一个石头砌成的墓葬中找到了她,出土时的她身穿骆驼或者羊驼毛线织成的连衣裙,脚踩草鞋、手指上插着许多羽毛,墓里还有陶罐、玉米、毛皮袋子随葬。
根据放射性碳测年,“公主”死于15世纪下半叶的印加文明末期。她可能属于生活在安第斯山脉的Aymara族群,这个族群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之前,曾经受印加人统治。
发掘出“公主”的那年是1890年,同年她就被“捐赠”给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物馆,至今已经129年。这几年,玻利维亚相关部门以及考古工作者们,开始设法追回此前被非法运送出境的文物,这具木乃伊就是其中一件。
人们之所以用“公主”来称呼这个8岁的小女孩,主要是因为埋葬她所用的石墓,以及随葬品都表现出其身份的特殊性,在印加文明中,能够享用土坯或者石头墓的人,都是族群中的重要成员。
但是研究人员也表示,其是否真的是“公主”还有待考证,从随葬品的神圣性上推测,其身份还有另一种可能,这具木乃伊也许是印加人向神灵祭祀时使用的特殊祭祀品,即“人祭”,这种向神灵献祭的传统,在印加文明甚至整个安第斯区域内都十分常见。
现在,“公主”已经回到了玻利维亚,被妥善保存在拉巴斯国家博物馆内。她将被用于研究,同时向公众展示。
你对“公主”木乃伊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请随手点赞、关注、转发,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