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检测出来的?
1月31日
记者在市第二人民医院
跟随医院医学检验科工作人员
探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全过程
下午2点半
市二院医学检验科窗口
该科室分为采血窗口
分子实验室、细菌微生物室
第一步:工作人员张威正在操作加检测样本
“核酸检测需要先将病人的痰、咽试子等标本进行取样,然后将操作样本进行PCR扩增,最后才能出检测结果。”医学检验科负责人高勇说,进入实验室操作需要穿戴防护服等,工作人员从午饭后开始工作,直到下午五六点钟才能出来休息。
第二步:工作人员李团团在操作样本PCR增容
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的最关键步骤,因此核酸检测的效率也成为新型肺炎确诊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需使用的荧光PCR法耗时较长,对实验室、设备、人员均有要求。检验科党小组的党员们积极主动请缨,冲在一线,24小时随时待岗。作为市二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专家组成员、市二院内儿科党支部书记,高勇义不容辞地更是24小时吃住在检测室。
“检测人员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等。”科室负责人高勇介绍,实验室里通常保持25℃左右恒温,工作人员们全部武装后十分闷热,汗水经常湿了衣服。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冒着高风险连续工作几个小时进行样本检测。从1月20日至今,整个科室都是满负荷运转,每天要检测近百份样品。
第三步:医学检验科负责人高勇分析结果
其实,除了工作强度大,他们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新型肺炎疑似和确诊的每个病例都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核酸检测。因核酸检测时痰等标本都要敞开操作,确诊患者的痰标本还要开盖进行细菌培养,无疑增加了很多风险。
三人对个别样本结果进行讨论
“疫情发生后,整个科室都是采取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人员三级生物安全防护。”高勇坦言,他每天都会多次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个人防护,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检测任务。他坚信,大家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
来源:阜阳城市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