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适用于哪些病症?

2020-07-14   家庭中医药杂志

原标题:三伏灸适用于哪些病症?

三伏灸与三伏贴一样,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冬病夏治”之法。其遵循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础理论,根据天人相应、内病外治等方法,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伏天,通过艾草燃烧的温热力量进行刺激滋养,将虚、寒等类型的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何为“三伏灸”

俗话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孟子·离娄》亦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这是说,对于大病、重病,要用三年以上的陈艾来进行艾灸,治疗才有好的效果。古人强调“艾以陈久者良”,故针灸所用的艾条、艾炷、艾饼等,多是以陈艾为主要原料。

三伏灸是传统的中医疗法。夏季三伏天是人们体内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实施艾灸,将最能够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火的纯阳之气与三伏天的天阳之气相合,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可以发挥温通经络、散寒祛邪的作用,实现标本兼治。

三伏灸和三伏贴的区别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疗法中针对冬天容易发作的阴寒、虚寒类疾病而发明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涉及的内容很多,如艾灸、针刺、药物贴敷、药物注射、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

其中,三伏天的穴位贴敷疗法即三伏贴,因操作简便、疗效明确而广为人知。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敏感肌肤者、对膏药过敏者、穴位皮肤有破损者,或者曾经接受过三伏贴发生了皮肤过敏、破溃者都不适宜再次应用此疗法。目前,这种方法以针对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在治疗病种上有一定限制。

三伏灸则以灸法为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针灸领域的大多数疾病,尤其是辨证属于寒证者更佳。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与穴位贴敷相比,三伏灸的热力深透,适应证广,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是很多慢性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三伏灸适用于哪些病症?

三伏灸由于可以渗透穴位深层发挥效用,对顽固性、病程较长的疾病有显著治疗效果,适应证也比较广泛,例如慢性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腰痛、慢性前列腺增生、不孕不育等症,均可应用。

三伏灸适用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肺气不足证,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

(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证,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3)慢性疼痛疾病:筋骨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疼及四肢怕冷等。

(4)妇科疾病:冲任虚损证,如痛经、宫寒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等。

(5)男科疾病:肾阳虚衰证,如男性不育、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增生等。

一般视病情需要,每周艾灸1~2次,共需3~4周。

注意:艾灸完需要适当饮水,以免伤津。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编辑: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