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反恐纪录发布,西方网友,滥杀无辜就是美国保护的人权?

2019-12-09   长安观察



继《中国新疆,反恐前沿》震撼播出后,CGTN近日又推出第二弹《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亿,无数网友点赞留言。面对强烈的视听冲击与原始画面,许多外国网友感叹,这种血淋淋的暴恐行为难道也是美国政府要保护的人权? 恐怖组织滥杀无辜才是新疆事件的真相!


“没有认真看完这50分钟的人,就没有资格对中国新疆发表任何无知狂妄的言论。”如果说纪录片第一部是用大量客观事实记录了中国为应对“三股势力”威胁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那么第二部则深入剖析了恐怖组织“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如何祸乱新疆,两者相互印证,以铁的事实回击了某些颠倒黑白的不实之论。然而,相较民间舆论的热烈讨论,西方主流媒体却对这部英文纪录片集体失声,即便略有报道也是避重就轻,对具体内容更是只字不提。



一直热衷蹭中国“热点”的西方媒体,为何此时集体装聋作哑?在笔者看来,“没想到、不愿听”可谓“选择性失明”背后的小九九。长期以来,在西方媒体的舆论攻势下,新疆一直被扭曲为“暗黑森林”,专门用以抹黑、诋毁中国,时间长了,连他们自己都倾向于相信自己炮制出的种种“鬼话”。如今中国主动出击,拿出如此内容详实、制作精良的英文纪录片,西方媒体一下不知该作何反应,只能“眼不见心不烦”了。


原始资料铁证如山,西方媒体刻意屏蔽,更是因为他们对新疆的报道已经形成一套固定模式。在这套话语体系里,恐怖分子屠戮无辜一定另有“冤情”,暴力发生必定源于“政策压制”,就算零恐袭也必定是对“民主与人权”的侵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下,他们自然只会选择合乎己意的素材,任何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观点都会被屏蔽。如果不好模糊是非带节奏,那就干脆淡化、边缘化中国的声音,让西方受众永远无法听到关于中方的正面声音。



这种集体沉默,再次暴露出西方媒体的虚伪与双标。这些年,从对法国黄马甲和乌克兰大规模暴力抗议的区别“定性”,到对卡舒吉事件的“默不作声”,再到对乱港暴徒撑腰打气却对自家暴力游行声色俱厉,西方媒体不问黑白对错,只以政治划界,散发出强烈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在日前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到近期发生于英国的伤人事件时所说:“很多人跟我一样都在想,如果这起恐袭案件发生在中国,英美媒体会怎样报道和解读?根据以往的经历,估计他们会把凶手美化成被压迫而不得不反抗的‘斗士’,质疑警察近距离开枪击毙凶手是‘过度使用暴力’。”



美国政治哲学家阿伦特曾提出“回力球效应”,即政治暴力看似厉害,但却会像回力球那样强力反弹。这样的道理放在反恐上同样适用。试想,如果一个大肆屠杀平民的恐怖分子可以被另外一群人视为“自由斗士”,如果一个国家的反恐行动可以被其他国家歪曲为“压制人权”,那么势必会助长恐怖势头在更多角落、更大范围潜滋暗长。养痈遗患、反噬金主,西方国家对这样的反转怕是并不陌生。


不要指望别人能替我们报道真相,中国的故事还得靠中国人自己讲。新疆反恐纪录片发布于CGTN YouTube官方账户后,有超过16万次观看,并获得1.4万个点赞和4500多条评论,足可见主动出击占领舆论阵地、在别人舞台上用其母语表达自己的重要性。这两部纪录片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期待中国声音在未来还能传得更远。

*本文由树木计划支持,长安观察出品,首发在今日头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