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家解密:同是椎间盘,为何就你最"突出"?

2019-11-27   骨科大夫平台

近些日子,在朋友圈里常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同是椎间盘,为何就你最突出?”这句话听着让人忍俊不禁,但我们可曾想过,当腰突症真的找上门来时,我们还能不能再这么轻松地开着玩笑呢?

而眼前的事实确实不能让我们轻松起来。目前,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已达4000万,其前期症状——腰痛的人群更是多达3亿,发病率仅次于感冒。

腰突症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呈现出“年轻化”和“广泛化”的趋势,门诊甚可见中学生和耄耋老人。可以说不管是忙于工作的中青年白领,抑或是“拼命锻炼”的青少年,还是在家缺乏锻炼的老人,喜欢“葛优躺”静养,都受到该病症的困扰。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眉头一皱,发现腰突症并不是那么简单呢?

腰突症的症状丰富多样

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症状反复,以后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

(1)腰痛。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但没有特异性。少数患者只有腿痛而无腰痛。

腰痛症状(图片来自网络)

(2)下肢放射痛(腿痛)。从腰部或臀部开始放射到小腿或足跟,俗称坐骨神经痛。任何使腹压增加的因素如咳嗽、用力排便、大笑、喷嚏、抬举重物等,都容易诱发腰腿痛,或使已发生的腰腿痛加重。

(3)腰部活动受限。患者喜欢前屈位置,后伸受限。这样的姿势减轻了神经压迫的症状。

前屈姿势(图片来自网络)

(4)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症状可缓解,再行走症状又复出现。

(5)感觉麻木。部分患者常出现肢体的麻木感,也是因为神经受压所致。

(6)严重的会发生下肢肌肉萎缩、瘫痪,大小便失禁。通常医生根据患者的腰腿痛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见图1-2:MRI可三维扫描诊断价值最大,其次是CT平扫)综合分析后腰突症的诊断还是比较容易的。

图1 MRI平扫图片示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图片来自上海中山医院)

图2 CT平扫图片示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图片来自上海中山医院)

腰突症的精准化阶梯治疗

保守治疗是腰突症的基本疗法,约80%的腰突症病例经保守治疗可以治愈或暂时缓解。

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腰围的应用(图3)、适当的体疗、物理治疗(推拿按摩等)(图4)、中医药治疗(包括针灸)、骨盆牵引,也包括消炎镇痛药、肌松剂、消肿和神经营养类甚至中枢性镇痛药物的应用,还有骶管和神经根管封闭等。

腰围的应用(图片来自网络)

图4 推拿按摩治疗(图片来自网络)

大多数腰突症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但约15%-20%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主要症状可以缓解,遗留一些症状难以改善,或者任何保守疗法都无效,就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首选进行微创治疗(图5),如显微镜辅助髓核摘除或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这些手术都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也有一部分患者合并椎管狭窄或腰椎不稳,则可能需要根治性融合手术。

图5 骨科手术显微镜和椎间孔镜进行腰突症微创手术(图片来自上海中山医院)

对于部分患者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则可能还需要行椎间盘造影或神经根管阻滞来找出“真凶”间盘,给病人更精确的治疗。无论何种手术,都是成熟的治疗措施,所以即使手术也不用害怕。

防重于治,医学科普帮您忙

腰突症人群如此庞大,虽然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治好的,但能预防不得病岂不是更好吗?下面就具体讲解一下预防腰突症都有哪些套路吧。

(1)坚持健康检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注意检查有无脊柱先天性或特发性畸形。如有此种情况,以后易发生腰背痛,并诱发椎间盘突出。对于从事剧烈腰部运动工作者,如运动员和杂技演员,应注意检查有没有发生椎弓峡部骨折等,如有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应该加强腰背部保护,防止损伤。

(2)加强肌肉锻炼:强有力的背部肌肉,可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腹肌和肋间肌锻炼,可增加腹内压和胸内压,此有助于减轻腰椎负荷。如可以进行游泳等体育锻炼。

(3)注意加强对腰部的正确使用和保护:

  •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经常注意使腰部保持正确的姿势(图6),注意坐姿、避免久坐。最好能坐在有直立靠背的椅子上或者沙发上,并尽量放一个垫枕在腰部,使腰部有一定的支撑,保持其前凸的生理曲度。尽量让身体坐直,使得腰背部肌肉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应避免半靠着沙发或者枕头长时间地看书,这样会使腰部后凸并加重症状。
    图6 正确的坐姿(图片来自网络)
  • 办公室白领应注意每半小时要起身活动5-10分钟,舒展筋骨,避免久坐引起腰椎的僵硬和劳损。
  • 如果需要搬重物应尽量保持腰部挺直,蹲下后拿起重物,并尽量保持重物紧贴身体。
  • 中老年应避免长时间抱小孩,蹲坐着洗菜等家务活。
  • 同时应避免空调和电扇正吹后背,减少腰部受凉。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腰椎负荷。
  • 注意床与睡觉姿势的选择(图7),应选择较硬的席梦思等弹性卧具,睡觉时的姿势应以双下肢稍弯曲,侧卧为好。尽量减少在非常柔软的卧具上平躺。孕妇睡眠时应注意侧卧,减少胎儿及羊水的重量对腰椎进行过度的损伤。

图7 正确与错误的睡姿(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林红 董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