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柠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住在楼上的邻居小美和她的丈夫都是三十多岁的知识青年,小美在一家外企工作,她的丈夫是建筑设计师,两个人高颜值、高学历、高收入,被大家看作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两个人结婚五年了,却迟迟没有生育,起初邻居们在电梯里偶遇,还会问问他们打算什么时候要啊?时间久了,也就不再用这个话题打发时间了。
一次闲聊,小美才说出了实情,原来两个人根本没打算生孩子,他们都是彻头彻尾的丁克,对于这对夫妻的想法,同龄人听了觉得既羡慕又替他们担忧。
对门邻居是一位婆婆,听说因为身体原因,一生没有生育,如今老两口相依为命。婆婆是个热心肠,每次见到小美都要语重心长的劝上几句,说的最多的还是:趁着年轻要抓紧生孩子,不然老了就会和自己一样,孤单呐。
在工作生活压力与日俱增的大都市里,像小美一样的年轻丁克夫妇还有很多,他们享受乐在当下、逍遥自在的生活,但是婆婆的肺腑之言也应该引起丁克一族的重视,“过来人“的劝告中溢满了心酸苦楚,没有生儿育女的夫妻,当你老了,自在的生活将被很多现实难题所代替。
1.老无所养、老无所依
虽然养儿未必可以防老,但是当身体一天天老去,生病的床前,没有人为你端茶送药;行动不便的时候,没有人扶你出门散步;即便工资卡里按时进账了退休金,也没有力气一个人去购物消费。
2.心灵寂寞、未来无所期
年轻时夫妻二人可以用大把的时间去游山玩水,或许这被看作是潇洒的人生,然而当年纪一天天增长,再也走不远、跑不动了,安静下来的时候,空荡荡的家里只有两个老人偶尔的几句对话,没有儿孙绕膝的合家欢乐,内心的空虚寂寞又该用什么来填补?生命没有血脉的延续,未来的日子又该作何期待?
3.“百年“之后,被世界彻底遗忘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总是希望自己去世以后,可以在清明寒食有后人祭拜,年轻时或许并没有考虑遥远的“百年“之后,但是当年逾古稀之时,那份对死亡的惧怕和无人思念的哀愁将会不断浮现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老人总是“唠叨”年轻人要早些生儿育女,不要在四五十岁的时候才知道为时晚矣。那么,对于年轻人来说,究竟该如何抉择选择哪种生活呢?
1.是否真心喜欢孩子
有些年轻人从内心深处抵触或者讨厌孩子,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做个纯粹、彻头彻尾的丁克也无妨。因为不喜欢孩子的父母,即便生养了后代,也无法给予他们需要的爱与呵护,反子女反而会因为得不到适度关爱而影响心理健康,甚至贻误人生。
2.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基础
在不想生育的年轻夫妇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经济条件窘迫而对生养后代没有信心,这部分年轻夫妇需要克服心理负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信孩子需要的是足够的亲情关爱而非丰厚的物质生活。
3.切莫在“来不及”的时候说后悔
对于丁克一族而言,要在适合生育的年龄想清楚丁克的所有后果,确定自己是否会在老去的某一天后悔年轻时的选择,尤其年轻女性不要在失去生育功能之后,后悔当初的选择。深思熟虑之后,再告诉自己要不要做一辈子的丁克。
每一个人的选择都应该被尊重,有了孩子的父母在抱怨经济压力越来越重,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家庭负担与日俱增;丁克的年轻夫妇又在被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一定要为生命做一次充满奇迹的延续,那将会开启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其实,孩子不是人生的全部,无论是否生养后代,只要在认真思考之后,做出不后悔的决定,每个人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么,此生足矣。
今日互动:你对于“丁克”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这些建议对你的烦恼和困扰有所帮助。
我是青柠妈妈,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