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柠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依依今年3岁了,刚上幼儿园的她,表现出与同龄人完全不一样的举动:
下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依依一个人躲在一边,远远的看着,不敢参与进去。任凭同学和老师怎么邀请,她都不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孩子:他们喜欢躲在大人的身后,不敢说话,不敢和人打招呼。哪怕是你主动和他打招呼,他也不敢回应。这是为什么呢?
这类型的小孩其实是受社交心理障碍的影响。那么,我们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呢?
内心:自闭
存在社交心理障碍的孩子,一般而言,他们的内心都是比较自闭的。他们不想也不敢将自己的内心全部打开,让别人看到自己真实的想法。
即使是面对别人主动的情况,孩子的内心也是封闭的,很难做到完全敞开的对待他人。
外在:拘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总是躲在爸爸妈妈的身后,遇到想玩的朋友,他们也不敢主动上前;
01.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个存在社交心理障碍的孩子,他们在心理上一定是受限的!如果孩子的这种障碍不能得到及时的清除,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02.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障碍心理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对孩子设计能力造成的影响。众所周知,社交能力是需要不断的锻炼和积累,才能加强的!
可是由于孩子的胆小懦弱、不敢,导致孩子失去了很多次锻炼自己社交能力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愈加排斥社交,孩子会失去很多个交朋友的机会。
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不当的社交方式也会成为孩子进步路上的绊脚石,严重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更有甚者,这种不当的社交方式可能会走进孩子的婚姻生活,严重影响孩子婚恋关系的和谐发展。
03.影响孩子的成功
都说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运气合成的。孩子如果深陷社交心理障碍的淤泥,不能自拔,有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很多次被伯乐发现的机会,严重影响孩子取得成功的几率。
正因为如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引导,让孩子学会应对方法!
01.引导不等于逼迫
家长在察觉到孩子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时,一定不能强迫孩子去参加社交。家长的强迫往往会适得其反,引发孩子的叛逆,到时会一发不可收拾。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孩子去与人沟通交流,并不时的鼓励孩子做得很好。
小明妈妈带着小明出去买菜,遇到邻居家的小王阿姨出门,小明立刻躲在了妈妈身后,不愿意打招呼。这时候,小明妈妈连忙向王阿姨解释说:“孩子内向,不爱说话”。
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将孩子的害怕公之于众,无异于再次告知别人孩子的胆小怕事,孩子会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打击。
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鼓励小明不要害怕,大胆向阿姨问好,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帮助孩子一同克服胆怯心理。
“小明,这是王阿姨呀,之前去咱们家里玩过,还给过你零食吃呢。来,喊一声阿姨”。
在人前,可以教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在人后,我们可以给予孩子一些适当的鼓励。“宝贝,你刚刚的表现真的太棒了!如果下次碰到熟人,你可以更加大胆的、主动和别人打招呼,那就太完美了,!妈妈很期待你的表现哦!”
02.多次模拟练习
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说话氛围,父母能否好好说话,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说话,讲故事、谈心,知道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情景模拟,去帮助孩子模拟练习。
03.提供社交机会
社交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人,有学习的榜样,这样就可以慢慢地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比如:拜访亲朋好友,参加集体活动,在家招待客人等,都是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从模仿中进行学习的不错选择。
当孩子对集体活动表现出害怕的时候,我们需要耐心的鼓励孩子,给孩子适应的机会和时间。
“宝贝,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好开心啊,一定很好玩,妈妈知道你也想和他们一起玩,对不对?这样吧,妈妈就在这里等你,你过去跟他们一起玩儿,如果你觉得好玩,你就多玩一会儿;如果你觉得没意思,或者感觉不舒服,你就回答妈妈这里来,妈妈一直在这里等你!”
妈妈这样的说话方式,会给孩子一种莫大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孩子在感受到这些力量之后,会更加愿意做出尝试。
除此之外,会笑的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既爱笑,又会说话,那这样的孩子更是讨人喜欢!正确教育孩子方式不是替孩子去成长,而是帮助孩子拥有成长的能力,其中也包括流畅的社交能力等。
最后,希望爸爸妈妈们明白,当孩子受到社交心理障碍的困扰的时候,我们不要太过着急,耐心引导,让孩子找到自信,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以孩子的兴趣为沟通的切入点。孩子一定会在我们的引导中,早日走出沟通障碍,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
今日互动:你家的孩子出现社交心理障碍了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这些建议对你的烦恼和困扰有所帮助。
我是青柠妈妈,想了解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