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上市第一天开盘就破发,号称这才是今年最惨新股。
不知道后面的邮储银行和京沪高铁会不会瑟瑟发抖?
浙商银行虽然推迟申购,但上市后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一样,直接44%封死涨停,而是高开后一路走低,盘中触及4.88元,低于发行价4.94元,正式宣告跌破发行价。
新股破发也意味着市场再发生重大变化,新股不是100%赚钱了,其实也不应该,随着IPO扩容,注册制的临近,行情不好的情况破发是正常的。
二级市场的破发,肯定会传导到一级市场,然后一级市场就会重新优化定价,因为不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发行出去的问题,这或许是好事。
很多人问,为什么股市中赚钱的永远只有10%的人?7亏2平1赚,难道不是零和游戏吗?你有人赚,就有人亏。
其实道理很简单,首先交易所得收钱,需要交易费用,就不是零和游戏,其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估值不一样,二级市场要贵的多,大股东成本很低,上市后在二级市场解禁,哪怕是股价大跌,也是赚钱的,说白了同样去赌场,你买的筹码100元,别人的筹码10元,怎么玩?这是本质。
所以啊,想要股市持续稳定盈利,得有交易模式,这才是长久之计。
今天,MSCI扩容安排将生效,这是今年第三次扩容。尾盘再次引发集中扫货,北向资金尾盘最高流入529亿,不过最后又跑了286多亿,最终流入243亿。
大家还记得8月27号MSCI第二次扩容吗?也是一样的手法,尾盘集合竞价又流入了120多亿后又流出100多亿。
第三次,9月23日,富时罗素A股扩容安排将生效。再次引发尾盘集中扫货,北向资金尾盘流入300多亿,不过最后又跑了100多亿。
原因很简单,市场已经指导,像被动型指数基金,今天扩容日就必须得配置,所以市场会资金利用这个行为提前买入,然后做个短线的套利策略。对于被动型基金来说等于吃了个明亏了。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临近收盘买,这是因为误差小,被动指数基金对基金经理考核的是误差率,误差越小越好。
对于扩容后的后市的走势,统计了前4次扩容后指数的表现:
5月28日,MSCI扩容第一次生效
6月21日,富时罗素纳入生效
8月27日,MSCI第二次扩容
9月23日,富时罗素第二次纳入生效
结果看,短期都会有个小调整,纳入后并不会立马大涨,另外对于中线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显。
【市场研判和策略】
当市场分化严重,结构化明显的时候,就很难参考单一的指数,除非指数共振,出现单边牛和单边熊。市场并非只有牛熊两道,目前市场比较乱,存量资金博弈的结果,所以更需要理清里面的脉络。
这几天的逻辑还是超跌,和低估值,周期股今天调整,但不代表反弹结束,这是因为反弹后的正常调整,所以节奏很重要,如果搞反了,就容易两头挨打。
现在策略:
1、选股能力弱,经验和执行力不足的,继续控制风险为主
2、对于交易型选手,控制仓位的情况下参与,另外对于低位的理解:不要去选择那种反复新低的,比如长期走下跌通道,但没有任何反弹迹象的弱势股。要选择低位,但有筑底结构的,并有短线资金开始介入迹象的个股,并且低估值,业绩有保障。
补充:
今天阿里港股上市交易,结果不错,和预期一样,第一天最终涨幅6.59%,涨幅不算大,毕竟盘子大,而且港股定价参考美股,定价也比较合理。恭喜参与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