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纸鸢
只有见识过这个世界的“最好”和“最坏”,孩子才能在面对现实的苍凉、经历往后的颠簸生活时,始终保持从容的心态,无畏向前。
最近,一个14岁美国少女艾琳娜,惊艳了世界,常常出现在《企业家》杂志中。
从9岁开始创业,艾琳娜耗时两年,最终研发出了一款无糖棒棒糖。此外,她积极营销,参加展销会,到世界各地与消费者见面,听取别人对这一款无糖棒棒糖的意见。
现在,她创办的公司,产出的利润超过千万,产品热销全世界,拥有数十名员工。
虽然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出色的企业家,但是,艾琳娜仍然坚持全日制上学,还谦虚地说,自己和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不一样。
不少网友纷纷赞叹道:
她的谈吐就和普通孩子不一样,特别自信。
她真的好棒,尤其是,她觉得自己和别的小孩没有任何不同,这一点就已经够棒了。
巴菲特曾说:年轻人要学会看世界。
见过世面的孩子,会经历过许多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掌握了处理问题的能力,拥有了遇事淡定的心态。
这样,孩子就能表现得落落大方,打造出强大的气场,获得不可夺走的底气。
一、见过世面的孩子,更能独立思考问题
前不久,广东河源一个小男孩因为一次意外发现,震惊了全国,成了他可以骄傲一辈子的事。
有一次,男孩在岸边游玩时,发现了一个水泥的圆圈。他轻轻地抹去上面的泥土,仔细端详了一番,思来想去,不禁联想起脑海里的知识。
男孩心里笃定,这个绝不是普通的石头。经过一番思考,他灵光一闪:这不就是恐龙蛋吗?
随后,妈妈托朋友找来当地恐龙博物馆的专家。经过专家鉴定,这些不起眼的“石蛋”,确实是66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
许多人都惊呆了:这个小男孩是怎样知道的,居然还能想到这是恐龙蛋?
原来,男孩经常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对恐龙蛋化石很感兴趣。
平日里,妈妈经常带着孩子参观恐龙博物馆,让孩子见识许多形态各异的恐龙蛋化石。在这个过程中,男孩仔细聆听讲解员解说,还积极与他们交流探讨。
正是因为有了日常的知识灌输,所以当他看见了,自然就能认出来了,能够独立思考并坚持自己的想法。
就像韩寒《后会无期》里说的:“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只有见过世面的孩子,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自己的想法,在碰撞的思想火花中,不再人云亦云,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走出自己的世界,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这段时间,不少人被一个寒门女孩吸粉了。她就是清华大学的张薇。
在毕业典礼上,她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学时,张薇第一次到省城里参加物理竞赛实验环节。
面对从未见过的比赛实验仪器,她着急地摸索了一轮,才找到仪器的开关,但比赛时间已经结束了。
这时候,张薇第一次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意识到教育差距的巨大。
后来,张薇在家乡的一间窑洞里,遇见一位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却得知孩子的爸爸已意外离世。
他们家境贫寒,家徒四壁。孩子们穿着带破洞和补丁的衣服,认真地学习着。
这一幕,震颤了她的心。
在往后的大学日子里,张薇受到了教授和同学的鼓励,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于是一同参与公益实践,加入支教团。
正因为见识过省城的先进和家乡的落后,所以张薇更加坚定了为家乡教育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
王家卫说,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见过世界繁荣美好的一面,也见过世界糟糕不堪的一面,孩子的内心产生了敬畏感、悲悯心、进取精神。
描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其实就是呈现他所见的世界。
孩子只有见过世面,才能走出狭窄的内心一隅,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并坚定信念,一往无前。
三、开挂的人生,需要见世面
有人说,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边界。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世面是父母。
总说让孩子看世界需要花费很多的钱,但其实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用心,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No.1带孩子去看世界
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带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接触更多优秀的人,朝他们学习。
心中有沟壑,才能容纳更广袤的世界。
今年暑假,纪录片导演老极,带着儿子辛巴到处旅行,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他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去爬山。他们停在一棵树的面前,仔细观察树干上的青苔,一起蹲在地上捡小石头。
爸爸抱起孩子,让孩子亲自伸手摘取高处生长的木耳。
孩子把新鲜摘下的木耳,放在自己的小耳朵旁,可爱地比拟着,高兴地说:回家煮了吃。
在去看世界、去冒险的过程中,小辛巴的性格愈加坚毅。
当得知要独自参加夏令营时,他不再害怕退缩,而是坚强地说道:“只是心里害怕,做起来没事的。单独一个人,不想父母,我能照顾好自己。”
他的身上,散发着小小男子汉气概,自信又勇敢。
作家龙应台曾说过:“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他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将世界的模样呈现在孩子的面前,让他用双手和双眼,更加真实而深刻地感受世界的多元。而这所有的经历,终将融入到孩子的性格和气质当中。
No.2鼓励孩子结交朋友
《正面管教》一书中,曾经分享过一个案例,让人触动颇深。
儿子王可虽然很喜欢打羽毛球,但技术一般,对自己很失望,打球的时候常常提不起精神。
爸爸读懂了孩子的内心,鼓励他去结交朋友,向他们学习。
爸爸首先让他选择,班里打球比较好的同学,作为学习和竞争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相互交流打球的经验和技巧。
王可观看了他们的几场比赛,向他们取经,还不断鼓励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球技,王可终于超过了他们。
这时候,爸爸又向儿子提出更高的目标,让他向市里打球更优秀的孩子学习。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王可在市里的羽毛球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作家巴金说: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多在交一个朋友,就能多打开世界新的一面。良朋益友十分重要,可以带来信心和希望,给孩子以坚持不懈的动力。通过深入交谈,朋友之间的能量便涌动而至。
No.3陪孩子一起读书
文学巨匠巴金先生,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很注重培养他的阅读习惯,经常陪伴孩子一起读书。
母亲把优美的文字诗词,像唱儿歌一样念给孩子听。虽然不太懂其中的意思,但巴金像学儿歌似的跟着母亲念。
晚上,母亲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让他们手捧书本,站成一排。
借着昏暗的灯光,母亲给孩子温柔地解读着词句,还顺便和他们讲起了历史小故事。
这段一起看书的日子,极大地丰富了巴金的内心世界,给他补充了丰厚的知识,让精神世界更加饱满。
董卿说:“当一个妈妈,当她觉得没办法,给孩子特别富裕的生活的时候,她努力地给他一个富足的精神世界,这样的妈妈,是有远见的妈妈。”
即使父母很普通,也能和孩子一起读书,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滋养他的内心,将温暖贯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到达最丰富的未来。
四
社会心理学博士格兰特·霍尔沃森说:在孩子渴望在归属感中获得幸福,在新事物中获得成长,在自由选择中获得内在动力。
只有见识过这个世界的“最好”和“最坏”,孩子才能在面对现实的苍凉、经历往后的颠簸生活时,始终保持从容的心态,无畏向前。
愿我们的孩子在见世面的过程中,不断汲取新生的力量,能承受耀眼的荣光,也能承担艰苦的困顿,即使面对人生的高低起伏,也能拥有平静的内心,面带淡然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