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门古镇,富春江畔龙门山下的千年古镇,住着孙权家族后裔

2019-09-28     行者老张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

因为这句诗,便有了一座千年古镇——龙门古镇。东汉名士严子陵在杭州西南五十公里的富春江畔游览时触景生情,见此地山势异常,峰峦重叠,山和水相得益彰,有感而发,从此这里的山就叫龙门山,山下这座镇就叫龙门镇。

​富春江、龙门山、古镇,江南水乡该有的这里都有了,龙门山海拔1067米,为富阳地区的群山之冠,古镇被群山环绕,富春江支流剡溪和龙门溪在镇北交汇,山水相依,因此才有了严子陵的名句诞生。沿龙门溪一路而上,山道逶迤,山岩森列,两侧奇峰异石凸出,形似钟鼓,溪水萦绕,林木苍翠,近代名人郁达夫在《龙门山题壁》一诗中赞曰:“天外银河一道斜,四山飞瀑尽鸣蛙。明朝我欲扶桑去,可许砚边泛钓搓。”

龙门镇除了奇绝的自然山水,最厉害的还是这里出了一位大人物,就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现在龙门镇居民大部分都是孙权家族的后裔,据孙氏家谱记载,从三国时期到民国二十八年,孙氏家族已经在龙门镇繁衍了六十五代。一千多年来也在镇上留下了一座座孙氏大宅,才有了今天的孙权故里——龙门古镇。

龙门镇现存的古建筑群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所建,是江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山乡古镇。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共有孙氏厅堂四十多座,砖砌牌楼三座和一座古塔、一座寺庙。镇内民居由廊庑相连,长街曲巷贯通,纵横交错,犹如迷宫。在龙门山水的庇护下,孙氏家族发展到今天已有两千多户,形成一个七千多人的江南一大望族。

龙门古镇的孙氏家族能够兴旺一千多年,得益于这里质朴醇厚的民风和世袭了耕读传家的家风。古镇上古色古香的民居沿溪堤次第胪列,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和其它水乡古镇不同的是,龙门镇的街道两旁历来都没有店铺,孙氏祖辈就谢绝市侩习气和商业繁杂。独享这清淡、安逸,与纷乱无缘的悠闲生活。漫步龙门镇,能深深体悟到山乡古镇的独特韵味。

龙门镇的古建筑恢宏大气,历经沧海桑田仍不失当年的非凡气势。百步厅、百花厅、百狮厅、龙头石、子孙厅、咸正堂是孙氏家族古遗迹的代表。百步,意思就是厅堂的长度,咸正堂虽然只剩下了残垣断瓦,依然是古镇重要的文化遗存。这些都是值得长久留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留住古镇历史的根。

山色水声、乡村田园、稻花飘香、鸟语传情,不同于水乡风光,有别于园林景观,龙门镇却有着别样的乡野风情和田园牧歌。青山环保、溪流浅唱,青山绿水之间浓缩着龙门独特的美,龙门溪潺潺穿行二十里进入富春江,慈祥、苍老的太婆桥和百年古樟见证了龙门的沧桑千百年,灵动的田园生活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画卷。

龙门古镇受龙门山嘉树庇荫,得龙门溪丽水滋养,观雄山佳色,闻秀溪清音,让古镇尽染灵动之气。义门牌楼上斑驳的雕饰演绎出了一个鲜活的“义”字。据记载明朝嘉靖二十三年,龙门曾发生了一场大灾,孙家子孙孙潮倾其家产救济灾民,从普通百姓到达官显贵无不感佩。乐善好施成为龙门孙氏的内心操守,积善人家庆有余是孙氏家族千百年不变的持家之道。

砚池的一方池水昭示着孙氏书香家族的荣耀,一代代读书人坚守着家族的信条,砚池边,明月下,青衿书生踱步的身影从未消失。孙氏一门自古多豪杰,从兵圣孙武到东吴大帝孙权,再到曾经的工部主事孙坤,长葛县令孙濡,七县首富孙潮,山西第一廉吏孙衔......,都传承着龙门孙氏的豪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i4plm0BMH2_cNUgob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