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认为《大赢家》仅仅只是“抄作业”,那你或许没看懂

2020-03-30     董姐懂影视

于淼导演执导,大鹏、柳岩等主演的喜剧电影《大赢家》从3月20日起,在西瓜视频等多个字节跳动所属的平台进行了首映,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众所周知,电影《大赢家》是改编自日本小说《永不结束的游戏》(1991年),不仅如此,2007年的时候韩国就已经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过电影《率性而活》。那么,在面对经典小说原著以及已有前作改编的情况下,于淼导演如何把《大赢家》拍得出彩呢?

我们姑且将这种改编戏称为“抄作业”,本文接下来就将以“抄作业”设喻,更通俗易懂地和大家谈谈电影《大赢家》可圈可点的改编所在。【按:我们不提倡抄作业,只是设喻,学生朋友们请认真做作业哦】



抄作业,要抄重点——【矛盾冲突所在: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

首先,无论如何,抄作业最重要的,当然是抄到重点,不能抄了半天,只抄得个大概外形,而失去最重要的看点冲突和演绎逻辑。《永不结束的游戏》也好,《率性而活》也罢,其中的重点是什么呢?细究而来就会发现,重点就是其中主角人物的“内在障碍”和环境的“外在障碍”之间的冲突矛盾,构成了整部作品的笑点所在、以及推动了整部作品的发展线路。其中,无论是人物的“内在障碍”,还是环境的“外在障碍”,缺一不可。

这么讲,有点玄乎,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1、何为人物的“内在障碍”:

作为一部喜剧作品,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不完美的,这种不完美就是人物的“内在障碍”。低俗化一点的喜剧,会将这种不完美的“内在障碍”设置在人物的躯体上,比如过度肥胖、瘸子、独眼龙等等。而更好的喜剧作品,则是会将这种“内在障碍”设置在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中,比如过于偏执、执念太深、或者偶尔的喜欢贪财好色等等。这方面典型的如周星驰2004年的喜剧电影《功夫》中,周星驰所饰演的小混混“阿星”,便有着对于功夫不切实际的执念幻想;再如陈思诚在2015年的喜剧悬疑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王宝强所饰演的猥琐大叔唐仁,猥琐得很……



2、何为环境的“外在障碍”:

环境的“外在障碍”是相较于人物的“内在障碍”而言的,通常是指外部环境的突变、或者外部环境的不能融洽。形象一点的例子,比如2015年艾伦和马丽主演的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中,艾伦和马丽饰演的角色因为雷击而交换了身体,男变女,女变男,这就是外部环境的突变。还比如2017年韩寒的贺岁电影《乘风破浪》中,邓超所饰演的徐太浪,阴差阳错地穿越回了和父母同一个时代,与自己的父亲称兄道弟起来。这也是外部障碍。



那么,大赢家有没有“抄”好这份作业的重点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大赢家》是如何设置人物的内部障碍和环境的外部障碍的呢?


一方面,主人公严谨(大鹏 饰)有着强大的内在“障碍”,就是所谓的“轴”,这是整个故事叙述的开始,也正是在这个“轴”的内在障碍下,才有后来引发一系列笑点的可能。

我要去抢银行了……其实抢也可以,就是带着跑太麻烦了,打车容易堵,公交站站停,地铁还挤不上,还是得跑。嗯,这是个体力活。——严谨(大鹏 饰)

如果没有严谨在“抢银行”前做了如此缜密的规划和设计,如果没有他在面对所有人“过家家”一样心态下的一丝不苟,整部电影或许10分钟就结束了。而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于严谨内心的“认真严谨”,也就是他人看来的“轴”。这是电影主人公的内在障碍,不可或缺。



同时,这个内在障碍不仅推着情节向前,还与现实世界中外在的障碍并行,延续着电影的讲述。内外障碍同行,构成了电影最大的戏剧冲突点。这一点,更值得称道。

《大赢家》中的外部“障碍”是什么?就是除去“严谨”之外,这次演习中所有漫不经心的人所构成的外围世界。这个是“严谨”作为电影主角所需要面对的最大外在“障碍”,也是他试图去融洽的所在。而《大赢家》中的这个外在“障碍”并没有像一些不成功的喜剧电影一样可有可无,而是最直接的矛盾冲突点。民警老姚也好,抑或是孟鹤堂饰演的大堂经理,还有包括银行职员、特警队、银行行长等等,轮番与大鹏饰演的严谨进行对抗,从而产生了大量笑料。同时,这些外在障碍的人物又各具特色,不雷同,有层次,都不可或缺。



由此,《大赢家》通过主人公“严谨”内在的“障碍”构起整个故事讲述的基础,又加以外围世界的“障碍”搭建情节骨架,两种“障碍”牢牢编织,紧密互动,实为这部电影的一大成功点所在。从这一点上来说,《大赢家》“抄”到了重点,并不辜负原著的内容。


抄作业,还得有自己的思考和修改——【情节和主题的解构与重塑】

对于抄作业这件事而言,在抄得了原著中的重要内容和展开逻辑之后,还得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自己的思考和修改才可以,毕竟不是所有的步骤和答案都符合你的实际能力和所处环境。有的人全盘照抄则大概率会被唾弃,有的人虽然没有全盘照抄,但却改得面目全非,那还不如不抄。

这些,在电影叙事学中的专业术语被称为“解构和重塑”。一部好的改编作品,如果没有解构,那就是完完全全的抄袭,但如果解构后没有重塑,那就是在恶搞作品。

解构与重塑的经典之作,1994年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唐僧从一个德高望重的高僧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中年老男人形象,这就是解构。但同时,周星驰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秩序,在唐僧之侧,结合孙悟空、紫霞仙子等人的故事,将爱情变为了新的主题所在,这就是重塑。所谓有破有立,便是此意。



而《大赢家》与《大话西游》异曲同工,不仅对原著和前作做了解构,同时又赋予了自己新的内容。也就是说,在抄作业的时候,还有自己的思考与修改。

破——解构何在:

原著《永不结束的游戏》中,一如韩国版《率性而活》中演绎的一样,演习中扮演劫匪的是一名警察,他由于收集了市长犯罪的证据,而被下放到了交警队执勤。到了交警队之后,又铁面无私地给警察局长的车贴了罚单,从而被处处刁难和排挤、参加了这次演习,扮演不讨好的“劫匪”。另外,韩国版《率性而活》中,举行这次演习活动的主要原因是近阶段该地区发生了太多的抢劫案而不得已的行为,一来是锻炼队伍的需要,二来是为了向市民们展示警队的实力。

而《大赢家》中对这些则是做出了一定的修改,使之更符合中国当下的国情与实际。扮演劫匪的“严谨”并不是警员而是一位普通的银行职员,也并没有什么市长的犯罪证据被他所收集,平时只是有点“轴”而已。对于举办这次演习活动的原因,老警察局长说过:山上没兔子猎人就不擦枪了?——更多是为了防患未然,并不是因为抢劫案的频繁发生。


韩国版《率性而活》劫匪扮演者——巡警郑度满


立——重塑何在:

那么,《大赢家》中有没有自己新思考的加入呢?显然是有的。导演于淼淼和编剧在讲述这个喜剧故事的时候,结合了当下人们快速化生活中的无奈,表达和呼吁了一种人文关怀,用正确的价值观评判人、引导人,肯定人性中的真善美,否定假恶丑。这一点,在喜剧电影中其实也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喜剧电影就沦为了一场闹剧。影片的最后,主人公“严谨”借着摄像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其实我所经历的事情,很多人都经历着,被家人冷落、被领导误会、被同事排挤,无论自己怎样努力,生活都不会有起色,于是开始抱怨,想要不劳而获……希望你们不要重蹈我的覆辙……——严谨

电影借此表达了对于平凡人的关切以及对于想要不劳而获行为的否定、倡导认真严谨的生活态度。这些就是《大赢家》的重塑,这种重塑并不是对于原著的不尊重,而是基于我们当下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而言的,是合理的。要知道,韩国版《率性而活》以及日本原著,都是有着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所在的,彼时韩国社会动荡,导演借此批判政府的不作为。中国版的《大赢家》并不需要表达这些。



抄作业时候的“小算盘”——【商业化元素的考量】

当然,抄作业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好的分数,还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小算盘”,比如老师喜欢什么样颜色的笔、喜欢什么样的字体、喜欢什么样格式的书写排布……这些“小算盘”无伤大雅,又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分数,何乐而不为呢?



电影《大赢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在作品中的体现就是一些商业化元素的考量。

一方面,相较于原著黑色幽默的手法,《大赢家》更注重喜剧内容的呈现,更迎合观众的观看需求,特别是后来用网络的呈现方式之后,就更突出。

另一方面,比如在使用演员的考量上,影片请来了德云社的人气相声演员孟鹤堂,他在影片中饰演大堂经理一角,凭借出色而搞笑的表演能力为影片本身增添了不少色彩,同时也吸引来了很多德云社的粉丝观众。不仅如此,更让人惊喜的是,著名歌唱家、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腾格尔老师也被邀请来饰演主角严谨的父亲,日常生活中不苟言笑的腾格尔老师和影片中的忍俊不禁形成反差,也是一度成为话题。

这些都是商业化元素的“小算盘”,但无伤大雅,又让这份“作业”抄得更接地气、更具有商业化价值,获得了更高的“分数”。



结语:在沿袭原著的重点所在之后,又加以自己的解构重塑,再辅之以商业化元素的考量,让于淼淼导演的这部《大赢家》能够获得不错的口碑,这份“作业”抄得巧妙,不知道你对这部影片怎么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fuVLHEBfwtFQPkdnM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