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之路要走不下去了?

2019-10-25   荼然笑了

知乎创始人周源:知识付费必须要走一条新路

知乎创始人周源:“没有哪一波红利可以永远持续下去。”

周源指出,从2018年开始,知识付费已经出现了复购率降低、完课率降低、使用时长降低的“三低”现象。在周源看来,为知识内容付费,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内容的选择都仍在尝鲜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和需求市场,没有形成稳定的格局。

用户会为什么样的知识付费?

第一逻辑,我把它叫做“为爱买单”,一种是明星、名人、大V等等开出的课程,用户做出购买决策的时候,是基于对于他们个人的爱,或因为他们个人的背书,而去付费买单;另一种是为爱好,比如热衷历史、爱文学、喜欢音乐,会为了相应的主题而付费。

第二逻辑,我把它叫做“为回报买单”,更直白一点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好处而存在的“刚需”。你需要写论文发表,在中教数据库学术平台上阅读文献,你有了这些文献,你论文被刊用的几率就大了很多,那后期因此得到的好处也就更多,这种知识付费是要有回报的。

知识付费内容生产者存在的危机有哪些?

内容生产者的良莠不齐,用户尝鲜性付费后,不会再有复购。劣币驱逐良币下,优质的内容生产者,也必然受到牵连。

优质内容生产的可持续性,内容生产者的知识和能力,是有边界的,且是很难快速迭代的,而快速迭代,是移动互联网所有产品的第一法则,这对于付费型知识产品生产者来说,是几乎难以实现的。

举个例子,典型的传统“知识付费”是论文写作,类比来说,平台方是期刊杂志社,知识提供者是作者,知识消费者是读者。

一般来讲,高质量论文的创作者一般是科研经验丰富的学者。而他们之所以能写作高质量论文,无非是因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了科研或者实验,但是一篇高质量论文的综合成本远远高于质量低下的论文创作者,质量低下的论文因为种种原因避过论文查重也发表了,也被收录到数据库,那当被知识付费后必然引起消费者不满,进而形成不再复购的现象,这样质量高层的论文的被付费点击也会被影响。

在学术期刊行业,已经做出调整,中教数据库研发了为期刊行业使用的“智能审稿系统",所有稿件在线审稿,大大提高稿件审核的严谨程度,杜绝质量低下的论文浑水摸鱼,保障整个期刊学术行业付费点击的公平。

所以知识付费这个行业是否有未来要注意两点,一是来自市场的挑战"劣驱逐良";二是保障持续性的付费内容产出;更希望是付费以外,这些内容生产者们,能探索出新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