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树口中的“污点”,是娱乐圈遥不可及的“白莲”

2019-08-10   每周末说娱乐

往期的文章中我们没少聊“人设”这回事,似乎在娱乐圈里“人设”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似乎一个明星除了名字之外没什么记忆点,那他就不算成功。“人设”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代表明星在我们的印象中有某些鲜活的形象。能够迅速地抓住观众的喜好,而这份瞬间的好感是促使路人去关注明星更多表现的开始。

无论是因为拍摄作品需要建立一个剧组的演员导演,还是由于节目比赛会凑在一起的歌手舞者,娱乐圈的工作模式跟朝九晚五的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共事的人总是频繁匆忙地更换。因此,娱乐圈的艺人更需要掌握一项本领:怎么在短时间内博得别人的好感,建立起友谊和合作关系。

所以我们视野内的艺人大都“很懂事”,也“会来事”,似乎他们天生对于展现情商有着出众的领悟,观众们也会对此大加赞赏。但是一阵迎来送往、宾主尽欢的热闹之后,这种关系让我总觉得有些空虚。

就拿《中国新声代》举个小小的例子吧,这档节目会邀请朱军、尚雯婕、曹格等很多有实力的歌手来担任老师,参加节目的都是喜欢唱歌的孩子,他们加入不同老师的班级学习音乐,老师在每期节目中都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来挑选适合孩子们歌唱的主题和歌曲。没有看过节目的人通过简短的介绍一定也能感受到,这是一档根正苗红,绝对紧贴主旋律的正能量节目。

节目确实挖掘了很多可爱优秀的孩子,像是《偶像练习生》的“最强vocal”钱正昊、《明日之子》的“佛系船长”张钰琪,还有鬼马精灵的王睿卓、成熟老练的余家辉,都让我们对乐坛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但是口口声声强调着让孩子们唱歌要“符合孩子”,不要加入过多技巧的老师们,真的有做出正确的引导吗?未必如此。

当孩子们演唱完认真练习的歌曲之后,主持人和老师总是会和颜悦色地问:“你为什么选择这首歌曲呀?”我们就会从天真的孩子口中听到特别“成人化”的答案:“这首歌告诉我们劳动人民特别不容易”、“我想把这首歌送给我的老师来感谢她”......

很多类似这样的“感言”中明显有大人指导过的痕迹,让这一档标榜保护孩子的纯粹的节目顿时变点有些索然无味了。我们都知道在很多场合,比如颁奖典礼,都是千篇一律的感谢,而这种感谢还必不可少。“感谢学校的培养”、“感谢导演的赏识”、“感谢节目给我舞台”,但我们也都知道,感谢过后才是大家的真情实感。“我的妈妈独自把我带大很不容易,我终于有成绩有能力回报她了”,所有这些让我们发觉,诚恳的话语才让我们感动

娱乐圈里最诚恳也最敏感的音乐人当属朴树。你一定听过他的《平凡之路》,当人到中年,很多年轻时撞破南墙的梦向现实妥协,你会为那种渴望沦为平凡的疲惫伤感,也会为勇往直前而生出万丈豪情。朴树先用优秀的作品打动了我们的耳朵,又用诚恳的为人打动了我们的心。

最典型的一次就是在《跨界歌王》上的一句“我这一段真的需要钱”,很真实,因为上节目就是艺人的工作,工作首先是为了赚钱,饿着肚子的人没有多余的力气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责任的传播。没有用“音乐梦想”、“热爱舞台”包装过的理由最真诚,所以当朴树第二次来到跨界舞台的时候,面对主持人“朴树是不是又缺钱了”的调侃,这个真诚的男人腼腆地笑了笑说“我的经纪人想让我推广这首歌”。

现场自然又是哄堂大笑,但是这一幕会让真诚的人红了眼眶。主持人制造了话题,观众得到了娱乐,新闻有了素材,而朴树守住了自我,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娱乐圈是一场热闹的狂欢,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也有人是哗众取宠的小丑,有人冷眼旁观,也有人热泪盈眶。你抱着什么希冀而来,散场之后你又带着什么离开。

最近朴树和多年的音乐伙伴张亚东受邀参与录制了《乐队的夏天》,节目中有选手翻唱了他99年的一首作品《new boy》,马东问朴树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别的歌手身上,回答的套路我们不用动脑子都能想出来,肯定是先赞美一下选手的表现,然后表达一下自己的怀念和感动,或许还会诉说一下当初创作时发生的事情。

但是朴树却给出了让所有人的意想不到的回答,“其实这首歌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污点”,全场哗然。音乐市场日益繁荣的同时,也在变得浮躁,要赶上热度,要制造看点,要让作品和歌手常常在大众的视线里出现,不然就会被遗忘。用心打磨和沉淀的作品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市场关注和回报,反倒让粗制滥造但擅长运营的作品充斥大众的耳朵,不仅让用心的人寒心,也让风气不正。

《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朋友圈也刷爆票房,导演饺子的段子也在网上流传开来。不仅哪吒的形象定稿了上百张,饺子逼着后期悉心修改申公豹的毛发半年以致后期辞职跳槽,跳槽之后却发现新公司也接了这个活,后期的绝望让我们笑出声,也让我们为良心制作动容。作品要先过得了自己这关,再去闯一闯市场那关,不成熟的市场可能会让好作品萌受冤屈,但它终会成熟起来。

不知不觉聊了很多,最后别的就不多说了,期待一切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