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不少女人,面对不幸的婚姻,会选择隐忍下去。原因只有两个:自己经济不独立,始终攀附在对方身上;为了孩子,害怕单亲家庭对孩子造成伤害。
踏入不幸的婚姻,是一时糊涂与幻想。走出不幸的婚姻,需要足够勇气与清醒。
张爱玲的《半生缘》中,顾曼桢是一个善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性。同时,在她身上能看到女性的自我觉醒。这个觉醒,表现在她对婚姻的态度的转变中。
最亲的人,有时会成为最恨的人,就像顾曼桢与她的姐姐顾曼璐。
曼璐为了私利,将妹妹诱入圈套,推进色心狂起的丈夫的怀里。那一夜起,曼桢的人生从那天起被改写,也从此破碎。
这一变故,让她与沈世均的未来成为梦幻泡影。不管姐姐如何威逼利诱,后来又用顾曼桢与那个禽兽男人生下的孩子打亲情牌,劝说她“为了孩子”,跟那个男人结婚。顾曼桢坚决不愿。好不容易从魔掌中挣脱,又怎会自动投入其中?
有一天,听到沈世均已经结婚的消息,心灰意冷。也是那个时候,她决定嫁给强暴她的人。明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段将错就错的婚姻,作为母亲,她让自己获得充足的理由:为了孩子。
那个时候,她觉得自己无论怎样,无论和谁在一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不重要,就当自己死了。只要孩子安康 、幸福就好。那个时候,她没有意识到一件事:家庭幸福,父母相爱,才是孩子快乐的源泉。
牺牲自我未必能换来他人的幸福。那个男人,之前对曼桢垂涎三尺,得到了,发现也不过如此,甚至感到失望。张爱玲用了一个很妙的比喻:“就像一碗素虾仁,看着是虾仁,其实是洋山芋做的,木木的一点滋味也没有。”珍惜、体贴无从谈起,只有冷漠与不断的争吵。此时,曼桢才意识到,这段婚姻,不但使自己陷于泥潭,也让孩子跟着受累。
顾曼桢有了离婚的意念,却也知道,丈夫不会把孩子拱手相让,他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她没有直接对抗,而是默默隐忍,暗自收集他外遇的证据,作为后来打官司的资本。
最终,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让她办到了——成功离婚,孩子判给她。回首这段婚姻,好像陷入一个泥塘,顾曼桢感到前所未有的悔恨。
顾曼桢的这段遭遇,让我想起千古才女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
李清照人到中年,丈夫赵明诚病逝,使她成为知府遗孀。
彼时,金兵南下,山河动荡,李清照一边逃亡,一边护卫着赵明诚耗尽半生心血积累下来的金石文物。
李清照虽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志,作为一名柔弱女子,当然也想有坚实肩膀能够依靠,有一人风雨同舟。
一个叫张汝舟的男人闯进她的生活。张汝舟,一名七品官员,担任右奉承郎监诸军审计司,负责军队物资和俸的工作。
当时,李清照已经病入膏肓,家人连后事都已准备起来。也就在这个时候,张汝舟委派媒人,上门说亲。在他如簧巧舌,花言巧语,李清照犹豫再三,最终答应了这门婚事。
人处于脆弱状态时,分辨力总会下降,心怀不轨的人得以趁虚而入。李清照往日极爱呼卢喝雉、五魁八马,这段婚姻于她而言更是一场赌博。
这一次,李清照赌输了。
她很快意识到,张汝舟的学识和才情无法与自己匹配。其次就是,张汝舟根本图谋不轨,他醉翁之意不在酒,假借照顾之名,企图霸占那些文物字画,才是张汝舟娶她的目的所在。当他发现,李清照收藏的文物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多,而且不能掌权处理时,原形也就毕露。
最更人无法忍受的是,张汝舟有家暴行为。李清照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这样写:“遂肆侵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她又说:“身既怀臭之嫌,惟求脱去。”意思是说,怪自己一时糊涂,才跟这人渣沾上边,现在只求脱身,离得越远越好。
“惟求脱去”,她这样想着,并且付诸行动。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对于婚姻向来没有主动权,离婚更是天方夜谭。即便女方提出,由男方写休书才行。
对于张汝舟来说,就算计谋没有得逞,这婚也不能离。也许有些女人会想,那就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忍气吞声过日子了,打破牙齿往肚里咽,还能如何呢?说出去,丢大家的脸,认命吧。
李清照不认命,她抓住了张汝舟的把柄——妄增举数入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参加国考的时候,擅用职权,弄虚作假。有这污点在手,李清照便将丈夫张汝舟告上法庭。张汝舟被削职流放。
后来,她在感谢友人綦崇礼的书信中写道:“友凶横者十旬。”也就是说,第二段闪婚又闪离的婚姻,从前到后才一百天。
按照宋朝法律规定,像这种情况,丈夫被判刑,妻子也会被牵连坐二年牢。对于这一点,李清照不会不清楚,但她宁可坐牢,也要与姓张的离婚,撇清关系。
李清照在前夫的大姨的二儿子的连襟,以及自己父亲第一任妻子的侄女的丈夫斡旋调停之下,免了牢狱之灾,只在里面呆了九天,后来又给綦崇礼写信说:“居囹圄者九日,岂是人为!”
能以一时的囹圄之困,换取余生的自由之身,李清照大概是没有后悔的。
作家简媜说过这么一段话:
“不幸运的婚姻,就像一件质料上好的白衣跟一件会褪色的深色衣一起泡在水盆里,隔一夜,一盆黑水,白衣回不去了。恼人的是,那件该死的深衣把人家害得那么惨,却没有变得善良一点,还是那么讨人厌地黑。”
滚滚红尘,各人各色。如果你是一件白衣服,能做的就是,避免让自己与褪色的深色衣服混杂到一起。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