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名刹古寺-泉州南安雪峰禅寺

2019-05-12     佛系文化

始建于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曾为福建省佛教协会会址所在地。杨梅山者,雄伟峻峭,梵刹林立,山中水库水清色透,镶嵌在林木葱郁之中。“诸峰罗列,吐纳云霞,呈翠媚而供几席,一水回环,往来帆艇,饶幽趣而豁襟怀。径缓步,泉洗心。月上当门,楼名山月;石临碧涧,阪号芭蕉。”有名刹古寺之南安雪峰禅寺就深隐在门绿林木丛中。

雪峰禅寺开山祖师义存禅师,俗姓曾,南安涧亭村梅山下人。被唐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并随赠紫袈裟。后高僧遍游名山宝刹,并开山闽侯雪峰寺,今又称大雪峰。天下龙象,多出其门。曹溪下,若云门、若法眼,禅门五宗,师传其二。师笃念父母,晚年归里,葬亲于风水宝地杨梅山,并结茅棚守坟三年,俗称“白马坟”。南宋淳佑癸卯年(1243年),樗拙和尚慕真觉之道,依山筑庵,上安诸佛菩萨,下列祖师。再经历代扩修,遂成丛林,取名小雪峰寺,以别于闽侯雪峰寺,后人简称雪峰禅寺。

地以人重,人以地传。依山势而建的禅院僧舍,历经修扩,构成而今重檐叠阁、雄崇宏大的规模。寺中僧众代有名禅高僧辈出宋代大儒朱熹来游时,曾以“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一联书赠雪峰禅寺。近代曾有佛教三大法师弘一、太虚、芝峰会聚此寺谈禅释义书诗写悟,留下墨宝镇寺。其中,弘一大师于1929年、1940年两度游住此寺,所以寺中处处可见大师独具一格的题镌。1984年广净法师特倡建“晚晴亭”于寺左竹林边,并由赵本初先生题写楹联”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此外,寺内至今仍悬挂着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为雪峰寺题写“法界藏身”匾额。清代博学鸿儒洪世泽也曾为雪峰寺撰写碑文。

民国初年,这里曾作为福建佛教会办公所在地,为闽境禅宗佛院输送不少住持高僧。世界佛教协会正副会长宏盘、瑞金、妙灯三大法师均担任过雪峰禅寺住持或方丈。寺内四周更有诸多名人题刻、碑记、亭榭以及各具风格的历代高僧舍利塔点缀在寺宇周围和葱翠林木之间,为雪峰寺增辉添色。

雪峰景致不仅在山在水更在人文。漫步杨梅山上、雪峰宝刹四周,处处都是怡人逸致的佳境胜迹。独特的“四景八趣”景观,构成一幅绝美的天然画图。登杨梅山远眺,阡陌田园,绿浪滚滚。新兴的小镇、潺潺的东溪、宽阔的道路和绿色的原野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高僧辈出的雪峰禅寺留下了唐光化二年皇帝“应天广福”的题匾,留下了朱熹的楹联,留下了《瘦松集》和《雪峰寺志》,更留下了千古传扬的神奇传说和名山佳话。

1929年农历除夕,弘一法师偕太虚、芝峰法师陪转逢和尚度岁,太虚即景赋诗:“寒郊卅里去城东,才过清溪便不同。林翠荫含山外路,蕉香风送寺前钟。虎纵笑觅太虚洞,狮窟吟留如幻松。此夕雪峰逢岁尽,挑灯共话古禅宗”--写尽雪峰禅真。入山最见此山真景真意蕴。

南安雪峰禅寺现为福建南安市佛教协会会址,寺务由僧人统一管理。现任住持法度法师,为灵山正传第八十六世、临济正宗第四十九世传人,出家于南安雪峰寺,先后求学于广东云门佛学院、就读于厦门南普陀佛学院,并至海外及国内各大丛林参学。游学归来,常住雪峰寺,曾担任寺院知客,监院等职位,后就任雪峰寺住持。二〇一〇年当选为南安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二〇一一年,当选为南安市政协委员。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身为临济雪峰派子孙,法度法师以祖庭复兴、弘法利生是为志,慈悲喜舍、广结善缘,结合当今社会需求,在雪峰寺定期举办精进佛七、净心禅修和禅文化节等活动,将佛教的平等、慈悲、智慧精神融入活动之中,让为烦务琐事所缠绕的红尘男女能栖于一方净土,暂时远离悲喜沉浮,于清明净乐中得一分安然自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OFDBmwBmyVoG_1ZzE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