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和海相连的东西,都有一种神秘和让人去探索的驱动力,这股驱动力只会让人向往未知。
就好像一个人的剩余资金多且不稳定,但他一点都不想考虑风险偏好,更不想考虑未来支出,只想利用已知条件探索未知财富。
而在海的一方面,未知条件是防水问题,然后是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是如何利用已知条件,解决未知。
总体来说,在经济实践上,人类的心理状况都会随着未知已知发生行动上的改变。
我们先来看看“大连烟台海底隧道”的历史沿革:
这项跨海通道技术方案的过程,看起来又像是一个从已知跳到未知的梦境,但当这个梦境苏醒后……它又将成为远超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约54公里)、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约51公里),成为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
糟糕
那到时候会不会又有一项世界级的工程需要招标?
如果招标,那我们又有什么已知条件?
到那个时候大家关注点会不会又忽略权衡实践和经济的关系?
到那个时候技术、数据、网络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投放?
那如果到时候普及了5G……
5G技术又会如何辅助海底隧道建成?或许到时候在海底隧道招标的开标评标模式都会采用线上VR投影技术……
不用出门!
就把标给投了!
所以
实现未知的过程,就是一个将已知过程的加工,不要管目标是什么,尽管把手上现有的资源加工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