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坑土楼群,位于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曲江圩河坑自然村,聚落的主体是13座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大型土楼,方形和圆形的大型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谷之间,三面青山围合,周边田园环抱。其中圆形土楼分布犹如北斗七星,其它土楼亦如繁星点点,远望如一幅星图。1998年11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7月,河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月,河坑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明嘉靖年间(1549年),张姓到此开基。当时闽西南一带山高林密,盗匪猛兽时有出没,民系之间和村落之间的争斗也时有发生,于是,张姓族人沿着河边两旁,建造了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土楼民居,有方形、圆形、交椅形、曲尺形等。现在全村还有53座土楼。这些土楼沿山溪呈长形随意摆布,背依青山,面临溪流,居民终日能聆听到哗哗水声。河坑土楼群从建成至今,除了正常检修中对极少量屋顶瓦面进行必要的修补外,土楼墙体、结构、内外空间一直维持原状,没有任何改变。
楼群中最早的土楼是朝水楼;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土楼楼高3层11.3米,楼底墙厚1.66米,令人称奇的是无石砌地基,仅在墙体外嵌砌1米多高的鹅卵石。狮子地冻山顶,看到不同造型的三个土楼群共有27座。
在右前方的一片开阔地与山坡连接处,座落着7座土楼,就是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春贵楼、绳庆楼、南动楼、永荣楼。在左前方,两条小河流在山脚下交汇,形成了河坑村风水结晶"丁"字水,沿着"丁"字的小河流两岸,分布着6座方形大土楼,3座圆形大土楼。在左后方,在曲江自然村里,有庆南楼、庆裕楼等11座土楼。在这青竹绿树掩映下,不足一华里的狭小地带的河坑村,16座土楼犹如庄严的宏大城堡,使山清水秀的乡野平添了一道壮丽的景色,走进村落,每座土楼都是河卵石砌基础,深层泥土春成的墙体,三四层高,刀削般峭立高耸。上古人的建筑技术。
这些土楼都是封闭式的,底层只有一个大门,门楼皆是石板材半圆拱顶,大门栓无一不是6寸见方一丈来长的硬木直插墙内,没有2人无法伸缩开启楼门。
二、三楼外墙台有开窗均匀分布,错落有致。土楼中间是个天井,周围平均分割成若干格子,每格4米宽,3米多深,就是房间,大的土楼,如东升楼、春贵楼、裕昌楼每层有36个房间,可以住100多人,圆楼的房间呈现斧头现状,站在天井张望,酷似一只高大的木桶,颇有坐井观天之感。住在土楼,方知土楼文化历史悠久,而土楼是一种地方文化积淀的一种体现。土楼中人群居一楼,生活和和美美,亲密无间。
经历几代几十代人的土楼,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土楼人勤劳朴实,像蚂蚁一样孜孜不倦;土楼人热爱生活,像蜜蜂一样建造家园。土楼人热情好客,爽朗无私。正如人们所说,喧闹是土楼的的特色,欢乐是土楼基调,团结是土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