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最大差异:用两种动物来形容,男人像“狗”,女人像“猫”

2019-06-26   骑驴微观世界

很多人都想过:男女之间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用最常见的两种动物来形容——男人像“狗”,女人像“猫”。

狗通常只有两副面孔,对外警惕,对内放松。

就像男人出门前和回家后的区别。

猫就不同了——情绪百转千回,表情千变万化。

时而傲娇、时而凶猛、时而任性、时而软萌,时不时离家出走玩失踪,让你牵肠挂肚;

明明非常依恋,偏偏装作满不在乎。

如女人一般,可以柔情似水,也可以无坚不摧;可以热烈奔放,也可以冷若冰霜;可以披荆斩棘闯江湖,也可以洗手挽髻煮温粥。

还发现很有趣的一点,每次旅行都会遇见专门辞职出来周游世界的男女,但男女比例是3:7。

不得不让人相信,在做出某些转折性决定时,女人远比男人更有魄力。

也可以说,新时代女性更在意当下的感觉,自我意识的觉醒;

而更多男人一如既往的秉持传统思维,习惯性担忧未来的境况。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男人被自信冲昏了头脑的时候,女人就变得格外谨慎细心。

若真要细论男女间的不同,从生理到心理,从思维到语言,从行为到观念……包罗万象,形形色色,俯拾皆是,可写出10部长篇著作。

如此天差地别的两种生物,为何会在眼神交错间,就能点燃欲望的引线?

为何在一颦一笑时,就能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真真是科学无法解释的“异性相吸”原理么?

你认为的爱情,若抛开本能的性吸引成分,真就是爱情么?

有一个常见却不易捕捉的情欲“骗局”,无论年轻男女还是成熟男女,都曾经无意识地陷入过。

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吊桥实验”。

观察者让两组男女走过一条看上去很危险的吊桥后,再让他们与同一位异性见面。

结果80%的男女都认为那名相貌普通的陌生异性充满魅力,表示了约会的意愿。

知道为什么吗?

无关外形,无关个人价值加成,甚至没有任何交流。

不过是他们将横渡吊桥时,因为紧张所导致的心跳加速和肾上腺素激增,误以为是情感或情欲方面的冲动。

别再喷电视剧里,英雄救美后彼此一见钟情的桥段洒狗血,人家可真能找到合理的解释呢。

许多风花雪月的爱情开端,许多平淡宁静的伴侣关系,为何走不到相濡以沫的结局?

皆因错觉主导了认知,暗涌埋伏于岁月的浪潮里。

爱情,作为一种生物反应为基础的原始情愫,常常不是人为能左右的存在。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同时对两个人心有悸动;谁也不能肯定,这一生只对一个人至死不渝。

爱慕异性、追求新鲜、填补缺失、日久生情,这是男女共通的正常心理现象,不猥琐也不可耻。

但我希望男女都能明白——让爱情历久弥新的,不是自以为是的牺牲,更不是理所当然的索取;而是个人价值的持续提升,相处方式的适时调整。

使婚姻牢不可催的元素,与爱情无关——不是义无反顾的奉献,更不是十载化碧的忠贞;而是利益互换、情感妥协、习惯养成、子女捆绑的综合。

激情过去就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哪对神仙眷侣能永远不食人间烟火?杨过和小龙女么……

爱情的理念,不能代入婚姻;单身的作派,更不能套用于夫妻。

许多男人在恋爱时,思维已单方面进入“老夫老妻模式”;

而许多女人在婚姻中,思维仍停留在“恋爱进行时”。

就像“吊桥实验”一般,都是一种认知错位。

思维截然不同的男女,却往往会同时深陷于这种“错位环境”。各自坚守阵地,一意孤行,敌不动我不动。

最后,火花四溅,两败俱伤。或者在牢笼里困兽犹斗,或者相忘于江湖,提及对方的名字都觉耻辱。

每一段真挚的情意消逝,究其背后原因,需要你们提高一点自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