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演女主成戛纳新宠,因“药神”红遍全国,新片与黄晓明演夫妻

2019-08-01     山鬼光影

由黄晓明、杜江主演的《烈火英雄》,改编自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故事原型是2010年的“大连7.16大火”。

影片以这场大火为背景,切入消防员、家属与普通市民多个角度,赞美英雄却并不过度拔高,着重描绘他们的真实情绪。虽然“逆火而行”,但他们也有恐惧担忧;虽然临灾前冲,但也会有怆痛心伤。

即使是英雄,也不是钢铁之躯,不会无所畏惧。

这是《烈火英雄》有别于过往不少灾难片的地方。

曾因为《我不是药神》中的单亲母亲“思慧”而被观众熟记的谭卓,本次在片中扮演江立伟(黄晓明饰)的妻子李芳。

戏份不多,而且由于故事时间设定,人物的空间、深度也不足。

但即便如此,谭卓依然让这个人物层次分明、多角多面。

出场时,是夫妻俩一起参加孩子的运动会。那时,江立伟因为事故已经被调职,本人也患上了创伤后遗症。

这个时候的李芳,心里是矛盾的。

一方面,往日因为太过忙碌的丈夫,终于有了点闲余时间,能与她一起出现在学校;另一方面,她又心痛着丈夫工作上遭遇的挫折,担心着他的心理状况。这场戏里,谭卓演出来的“李芳”,既有着和爱人在一起时小女人的娇嗔温软,又透着妻子的包容抚慰。

之后,当输油管道爆炸引发大火,市民惊慌逃离时,被纷乱拥挤的人潮淹没的“李芳”,始终在尽力护持着儿子。母子不慎被分隔在地铁内外时,她的焦急、无助、恐惧,真实到毫无表演痕迹,完全就是一位遭遇了这种状况的母亲的样子。

寻找儿子的过程中,谭卓又接连展现出了“李芳”的“暴力”——车站门被封锁,她转身拿起了砖头。

也正是这层“母性”的铺垫,之后她救助那对小夫妻的情节,就成了情理之中。

当你对他人施以善良,这个世界便以温暖相报。

“李芳”在救他人的同时,也有好心人帮了她的儿子,母子俩也由此在医院重逢。

那一刻,谭卓再次以自己的表演,勾下了观众的眼泪。

昔日,媒体赞她的表演“极具表现力”。

网友则赞她是“剧抛脸”。

剧抛脸,指的是演员演技好到剧剧不同面,一个角色“换”一张脸,让观众认不出。

但就是这样一位实力派、戏骨级演员,竟然并不是科班出身。

1983年出生的谭卓毕业于石家庄市艺术学校,从她后来做过主持人、播音员的经历看,当时的专业可能是“播音、主持”之类。

谭卓正式进入电影圈很偶然。

娄烨筹拍《春风沉醉的夜晚》时,影片的副导演某天去谭卓所在的公司,临走前拍了谭卓的照片。娄烨看了后,觉得谭卓不化妆的样子与自己片中角色的感觉很相符,便选中她出演“李静”。

谭卓,一“戏”成名。

这个角色让她被提名第62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也让她成为“戛纳新宠”。

娄烨这个以“花”的意象铺呈展开的故事,带着雨季的忧伤与阴郁,对话少、很安静,却在观者的心里搅动、刮刺,让疼痛的感觉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就像谭卓在片中的眼神。

《春风沉醉的夜晚》在让谭卓成名的同时,也给她打上了“文艺”的标签。实际上,谭卓并不觉得自己“文艺”,也从没有给自己定位。

所以,之后她参演的影片很“杂”,黑色喜剧、现代讽刺、都市爱情、惊悚片、悬疑片都有。

甚至,谭卓还接了于正的《延禧攻略》和《皓镧传》。

不想拘泥于一种类型,是谭卓之于表演的追求。

谭卓说自己“演电影没有原则”,说“觉得钱还是很重要的,我需要赚钱”,可是她一路走来的行事、选择,又满满都是“口是心非”。

说“演电影没有原则”,她却很挑戏,没法打动她的角色不接。角色好,哪怕只有一场戏,她也接。

比如《你好,之华》中的“纪宏”。

影片中,从她打开门看到秦昊扮演的“尹川”,到她将秦昊、胡歌送出门,前后短短几分钟。没有几句台词,但是不会有观众觉得她“没戏”。

从她拿书时的小动作,看得出她对张超的了解和情意。从她对张超的态度,又看得出她的通透和分寸。

说“觉得赚钱重要”,却花费时间去演话剧,而且期间绝不“轧戏”,以至于“挣的钱只够自己买水喝”;演《小荷》,她一分钱不拿,还以制作人的身份贴了不少钱;出演的《明日早朝》,还是一部只在美术馆放映的“雷锋项目”……

谭卓给自己的定位不是艺人,而是“个体演员”。

所以,她不热衷于频繁露面、炒作,因为她觉得过度曝光是消耗自己。

谭卓所有的“新闻”,都跟她的戏相关。

戏外低调的她,出现在片中,与角色相通相融时,往往就成了影片中的高光。

《Hello!树先生》中她演聋哑女孩小梅,谈不上什么型的短发、土气的装扮,但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却灵气四溢。

《步步追魂》中的大提琴老师陈姗姗,既有着艺术青年的优雅知性,又提得起七孔刀。

《李可乐寻人记》中,她又成了英姿飒爽的女警花,与喻恩泰组成“秀才与兵”,上演了一场欢喜冤家追捕戏。

《追凶者也》中,她刚让你相信是浓妆艳抹、贪财好利的风尘女,又用一场撕心裂肺的生死分离,让你看到了这个人物内心的情。

《暴裂无声》中,她又涂黑了脸,满脸病态、佝了身子演一个久病的村妇。这个角色,是全片最压抑的一个人物,因为她“不能”——因为久病,孩子丢了,她不能去找,连唯一的补救、发泄方式都不能施行。

片中,人物内心的悲痛、压抑、憋屈,明明浓烈到可以爆炸、迸溅,谭卓的表演状态却是相反的,她没有用夸张的肢体、神情去渲染、展现,而是用无痕迹表演让一切显得更加真实。

《延禧攻略》中的“高怼怼”高贵妃,是谭卓第一次尝试反派。前期的飞扬跋扈,之后的毒辣,与人物内心的苦寂、悲伤相衬后,让这个角色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宁可被万人厌恶,也不要被一人嫌弃”,高贵妃的痴、执、怨,可恨、可怜,却又可悲。

谭卓的表演,可赞!

没有经过系统表演训练,却有了如今的成绩,谭卓有天分是其一,她背后付出的努力更不可被忽视。

演《西小河的夏天》,她花了几个星期跟老师学越剧,只为了银幕上几分钟的戏;

拍《我不是药神》,为了片中20多秒的钢管舞,她跟着老师练了一个半月;

新戏中演女拳手,她又开始了专业的拳击训练。

连她自己都笑说“我真是爱自讨苦吃”。

但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爱“自讨苦吃”的演员,多可爱啊!

更可爱的是,谭卓觉得这些苦都是作为演员必须要经受的。受伤了,只能说你不专业,并不是拿去衡量好演员的标准。

这个样子的她,又怎么会有演不好的角色?

媒体曾赞她“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希望将来的影视圈,能给谭卓机会创造更多鲜活立体的角色。

这,才是对一位好演员最好的支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AQ1W2wBUcHTFCnf8v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