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静:励志人设,死于话多

2020-07-02     伊姐看电影

原标题:伊能静:励志人设,死于话多

文 | 伊姐(周桂伊) 杉姐

前几天有写一篇 乘风破浪的姐姐给我的感动 ,其中提到了伊能静,在落选后,陪着宁静,表现出一种被岁月磨砺后圆融。

结果她当天就翻车了,因为DISS同组队员,因为谈论梅艳芳“一辈子都在寻找爱,瘦成那样都要穿婚纱,人生不要倒过来,要先成家后立业”。

舆论一片哗然:对不起,梅艳芳的成就,她最终穿上婚纱嫁给音乐的气魄,不是用来衬托你伊能静小姐的幸福婚姻的。

但诡异的是,在采访的最后,她又开始喊口号——“我们活着不是来服务任何人,不是嫁了男人才有价值”。

网友:我到底信你哪一句?

这几天,更抓马的事儿来了,伊能静一条骂闺蜜的自拍小视频上了热搜。

视频里,她一脸不耐烦,痛斥闺蜜“你知不知道娱乐圈很多人看着我”,闺蜜哭了,她自顾检查妆发的时候,轻描淡写“我没有怪你,你要知道”。

录到最后,工作人员提醒,又超时了,她说没事。

网友疯了:全套妆跟闺蜜通话,擅自公开就算了,怎么的,还有彩排和脚本?

52岁的年纪来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颜值、状态完全不输其他女星,本是非常励志的故事。

成团后,她第一次带着王智和王丽坤唱《推开世界的门》,其他姐姐们泪如雨下——“啊,怎么有点感动?”“对,很想哭”。

这不单纯是伊能静的歌喉魅力,是她坎坷却不服的一生的能量感召,是52岁倔强发光带来的共情。

在剖析这种矛盾以前,我还是要说一句, 伊能静,当然是励志的,基于那种不死的生命力,永远折腾的熊熊决心。

伊能静的所有崩塌,正好是中国那句老话,祸从口出,表达欲过度,过于戏剧,过于强调“我我我”。

伊能静,为什么那么话多?

第一重话多:不分场合地输出和表达自己,同理心缺乏,接近全能自恋。

伊能静的输出里,永远只有自己,“我我我我我我”为主语,永远自我中心,在这次节目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次公演,关于没有唱好的歌,她在舞台上解释说是因为“耳返没声音”,其实队友王智的耳返也没有声音,但 她强调了七遍。

在采访中说自己非常耐心、认真的去教队友唱歌,但队友却因为倒数第一一直哭,怎么讲都讲不明白,乱唱,甚至是连声都没有。

包括在微博上,也一直强调,自己表现不好,是一直在教队友,被队友拖累了。

但是,真正公演的时候,王智的声音稳定,王丽坤的舞蹈标准,都是有目共睹,反而伊能静没有超出大家预期。

伊能静还在采访中说,那首歌没有人选,她们是被迫接受了一首难度最大的歌。

可之前,明明是她自己说的“这个简单”啊!?

伊能静的自我,自恋,表现在一个对比上。

宁静拉票的时候,说的是“如果我们队有一个人淘汰,我跟她们一起走。”

伊能静拉票的时候,说的是“我18岁出第一张专辑的时候,粉丝就说会一辈子爱我……”

等等,好像大家来这个舞台,也不全部是看您一位的吧?

顺便说一句,伊能静的全能自恋,也表现在对“两个静姐”这个梗的暗自较劲上。

在伊能静的社群平台,网友扒出她有意诋毁宁静,还说自己“后面可抢镜了”。

可是,全部都是“我”,习惯以全能自恋视角开篇的表达者,往往不拥有一个真正完整强大的自我,背面覆盖的是敏感自卑;

就像一个总觉得世界没有善待她,善于自我攻击的人一样,是因为没有真实地得到过被善待的体验。

第二重话多:拼命证明你最爱我。

在与庾澄庆的9年婚姻中,伊能静反复向外界重复,自己是公主,庾澄庆是王子。

最佳证明是,留下了《生死遗言》《生生世世》等书,读者的评价客观:字里行间,感情泛滥,浓烈到不知何处发泄。

伊能静和庾澄庆成了大家公认的金童玉女。

也因此,当她最后被曝光牵手黄维德时,大家都唏嘘不已。

和秦昊再婚之后,伊能静大办婚礼,生了女儿,依然不忘借助各种机会对秦昊表白,也会在小作文中cue到秦昊有多爱自己。

这几年托综艺的福,我们看渐渐不在伊能静的单方面微博,而是电视里,一个时刻想证明“看你多爱我”的伊能静,以及一个“ 无法全情配合”的秦昊。

伊能静在餐桌上喋喋不休,说自己每天做了秦昊的减肥餐之后,做米粒的辅食,然后再做儿子的高热量。

结果秦昊没有接招,反而说了一句:也不是每天都这么做,家里都有阿姨。

伊能静被气到黑脸——“我就想让你们赞美我,就不可以赞美我吗?”

但离席后的她,开启跟婆婆的“为什么不可以多表达”演讲。

以至于整个节目,秦昊妈妈其实是紧张的,不断地向秦昊说一句话:“想着夸你媳妇”。

伊能静和秦昊,恋爱三天之内谈婚论嫁,理由是,伊能静表示我只能跟对方结婚,不能恋爱。

她在综艺里回忆有一次和秦昊吵架,秦昊跑出去后,她紧跟着出去后在大街上把自己风衣上的绳子绑在对方鞋带上。

她还蹲下来对秦昊说如果他现在离开,自己就会马上扑街。

伊能静在婚姻生活的里的话多,会变成变相的对对方的指责和抱怨。

综艺里,伊能静总在指责和抱怨,秦昊我把你当爱情,你把我当亲情。

秦昊说,不,你在跟我说相声,我跟你在生活。

虽然现在的通稿都在营销秦昊和伊能静的神仙爱情,但我必须说,她的敏感多疑,一定给秦昊造成过困扰。

比如,一恋爱就容易受过去经历影响自怜自爱,秦昊从刚开始哄,到后面给她分析: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你以后遇到的男人只有两种。一种与你同病相怜,两人天天抱在一起痛哭,演不完的悲情剧;另一种是想当你医生的,告诉你人生应该要怎么样。

我只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我是来跟你谈恋爱找老婆的,不是来给你治病的。

著名的秦昊不能容忍伊能静那么话多的是两个案例。

在《婆婆和妈妈》里,伊能静问秦昊,你对狗比对我有耐心,秦昊回复“因为狗没你话多。”

而在伊能静自己的自述里,当她反反复复哭诉莫名不安和怀疑时,秦昊说“有病就去治”。

第三重话多:反反复复,自我观点矛盾,有臆想症,情绪化,虚张声势。

伊能静是严重的自我矛盾体。

一会儿说喜欢现在的年龄,不怕老,但称赞自己的时候却时时不忘用“年轻”“冻龄”等字眼。

转头质疑观众——我怕老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以及明确说,自己每年花在保养上的数字是七位数。

她说,我这个年龄的人,不再在乎镜头和红与不红。

但每次谈话,几乎都频频提及自己是侯孝贤电影女主,入围过金马,去过戛纳。

她一直在强调自己现在过的是老年生活,满心只有孩子和家庭,但这些年她从未离开我们的视线,综艺一部接着一部。

她自己每天都在打造好妈妈人设,说自己几乎完全负责孩子的餐食,却在微博卖益生菌,并说每次手足口病感染症状较轻且恢复较快。

有点常识的妈妈都明白益生菌既不能治病,也不能养身。

而且“每次手足口感染”?拜托,你这种看到孩子摔一跤就要狠扇自己脸的妈妈,能让孩子反复手足口?

之前还在微博写长文卖课,称在课程里被治愈,得到平静,结果却被中国反邪教网点名。

可能很多人都说,为什么越来越看不懂伊能静了?

客观说,我觉得跟伊能静近几年的“妈味”无法脱离开。《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她说,我可以生出蓝盈莹。

反复强调,我是大家的小妈。

说自己来这个节目做的不好,就是“对不起自己的小孩”……

每当伊能静这样的时候,我就深深感觉,表面的容颜没有掩盖那颗已经力不从心的心,那种倚老卖老,以及站在长辈的高度“老娘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的”不敬畏的心。

伊能静为什么那么话多?在自己的混沌宇宙反复打脸,但是依然孜孜不倦,疯狂输出?

我想还是因为不安吧,害怕被忽略,害怕不是焦点,害怕没有存在感。

没有自成一体、坚定稳定的价值观和逻辑,只有情绪像破碎的镜子洒落一地,有时候自伤,有后时候伤人。

伊能静的童年故事,已经在世界上无人不知,一再流传,我们也不想赘言,全世界都知道原生家庭给了她的亏欠,以及她的挣扎。

但我还想说,她的故事还呈现了一种悲伤,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缺乏安全的环境,稳定的人格无法形成,不管后来的际遇给了多少弥补(我觉得做老公,庾澄庆和秦昊其实都是忠厚、有原则、有包容力的类型,也对她付出过或者付出了彻底的真心),匮乏和怨念依然无法化解。

对人生感到满足的人,其实早就闭嘴了,只自然地沉浸其中即可。可到底多少爱,才能填补宇宙黑洞一样的深渊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wtyEXMBnkjnB-0z49O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