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房里,很多患者经常会有输“营养品”来“补”一下身体的要求。
有位患者说,他经常感冒,每到感冒的时候都会去买人血白蛋白,让当地的乡村医生给他输上。
这次来住院,他说很久没有挂白蛋白了,想要输点白蛋白,以增强免疫力。
患者不过是普通的发热,肺部有些炎症,基础生化检查提示白蛋白并不低,且食欲尚可。
我对他说,白蛋白的成分单一,只含一种营养成分而已,人在缺乏白蛋白的时候才有使用的必要。而且,白蛋白也不能增强免疫力。
要补充白蛋白,最好的办法是,能吃的话尽量去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尤其是优质蛋白质,比如鸡蛋等等。
正常人需要输白蛋白吗?
成年男性的白蛋白正常参考值,是每升血液40~55克。人的肝脏每天合成大约12克白蛋白,其中40%在血液中,60%在血管外。
按人体的体重计算,人体内血液占体重的8%,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大概有4.8升的血液。
那名患者正好体重60公斤左右,他的白蛋白检测值是每升血液50克白蛋白,算下来他的血液里面有240克白蛋白。血管外的其他组织也有白蛋白,这个是很难去检测计量的。
患者的白蛋白量已经够用了。如果每天能从食物中补充,还要再去输白蛋白,对于人体的作用,显然是杯水车薪的,且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白蛋白有什么作用呢?
白蛋白是一种单一但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占人体蛋白总数的55%,其他的蛋白成分主要是球蛋白。
白蛋白在体内可以结合很多效应分子,和某些激素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应部位,再发挥生理作用。
白蛋白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能够维持血管内的液体容量,保持血压的稳定,是血管里面的“干货”成分。
比如,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的功能减低,白蛋白在血液的含量减少,导致血管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里面的水分往外渗出,从而引起腹水和全身水肿。
临床上,白蛋白就可以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有腹水的患者。
腹水患者输白蛋白以后,能够提高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使组织里面的水分回吸收到血液里面去,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从而减轻腹水和全身水肿。当然,配合利尿药,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为有使组织的水分回吸收到血管内的功能,白蛋白也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二线的备选药物。
在高胆红素血症中,白蛋白也是重要的治疗用药之一,作用的原理是能够结合胆红素,使游离胆红素下降,从而减轻黄疸。
白蛋白还可用于烧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循环、肾透析、汞中毒、急性肝衰竭等情况下。
人们之所以滥用白蛋白,主要是对白蛋白作用有误解
白蛋白并非人们眼中的“高档”营养品。
白蛋白进入人体以后,其半衰期为平均为21天。意思是,假如输入5克的白蛋白,在21天以后,输入白蛋白会降解一半,就变成2.5克,再过一个月左右,输入的白蛋白就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也就是说,在人体的白蛋白水平正常的情况下,多余输入的5克白蛋白,相当于把四五百块钱“打了水漂”。
白蛋白在发挥作用以后,会逐渐降解成氨基酸,但并非全面的氨基酸,缺乏人体必须的异亮氨酸和色氨酸,就连补充氨基酸的作用,甚至还不如吃一个蛋。
所以,对于一些认为“身体差”的人来说,补充白蛋白其实是没有多大作用。之所以很多人感觉有用,大概是因为心理作用。
就好比去高档的超市买了价格远远高于普通衣服店里的衣服,自我感觉“贵气”了一些,但从材料的角度上看,可能这个衣服跟便宜的衣服作用差不多:都是用来遮体的。
白蛋白不能“补”,是不是能提高免疫力呢?
人们还认为白蛋白能提高免疫力。
事实上,跟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的是球蛋白而非白蛋白。两者的比例,对于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很重要。
假如强行的大量输入白蛋白,不但不能提高免疫力,还可能因为白蛋白制剂中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干扰,甚至反而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可能。
另外,人血白蛋白是血液制品,虽然说目前制作人血白蛋白的过程中,已经有更好的杀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制作流程,但仍然是偶尔有事故的发生。白蛋白输得越多,可能也会增加类似的风险。
当然,如果病情需要,还是要用的,但也要用正规途径生产的、可以追溯源头的血液制剂。
总结
最后,龙大夫提醒那些想通过输白蛋白来提高免疫力、补虚的人,不要盲目的使用这些生物制剂。与其花钱用这些毫无意义的制剂,不如把资金投入到改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