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16年时间,拍摄30万张照片,总结出做好这5点就能拍好照片

2019-07-19     摄得

可能有人要发牢骚了,说照片拍那么好看能怎样呢,能当饭吃吗,别着急,我下一篇文章就专门告诉你,怎样拿照片赚钱,拿照片当饭吃。

今天先说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

我从开始摸相机拍照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6年时间,在这16年中,数码单反相机用报废了3个,现在用的是第4个数码单反,另外在玩数码单反相机之前,还买过一个海鸥牌的胶片单反和一个200万像素的卡片机。

通过长期大量的拍摄照片,走过不少弯路,也取得一些成绩,我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自己在摄影方面的经历写出来,和粉丝以及朋友们来一一分享。

这些年拍摄的照片,装满了10个硬盘,我大概统计了一下,至少有30万张,这个数量想想还是蛮惊人的。拍摄的内容包括:自然风光、建筑、网店产品、商业人像和活动现场等等。

通过这些年大量的拍摄,我觉得一张被客户或拍摄对象认可的照片,如果能把以下五个问题处理好,那么让对方为拍摄掏钱就不难。

1、构图

很多刚开始喜欢拍摄的小伙伴,一看到这个词就头大,构图构图,一拍不好就说我构图有问题,怎样构图才没问题呢,提起构图就一头雾水。

其实简单来说构图就是让你拍摄的画面好看,至于怎么个好看法,摄影其实和做其他任何事情是一样的,那就是有套路。我今天就告诉你构图的套路。

最简单最常用的一个方法:让主体尽量不要居中,如果是人像,模特眼睛注视的方向要多留些空间(对称构图除外,对称构图常见于建筑摄影)

模特位置偏左,脸向右的方向空间多

模特偏右,模特脸向左侧的空间留多点

上下对称构图

左右对称构图

最普遍的构图方法:三分法,有左中右三分和上中下三分两种情况,三分法也叫井字格构图法

大桥处于水平三分之一处,灯塔处于垂直三分之一处

上图是一张典型的三分法构图拍摄的照片,包含了水平三分法和垂直三分法两个方面。

其他常用的构图方法还有:对角线构图,开放式构图,封闭式构图,引导线构图,放射性构图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网上搜一下,会有详细的介绍,我就不一一啰嗦了。

不管怎样构图,我的原则就是一句话,让照片主体突出,又不呆板生硬即可。至于到底用什么构图,最高原则就是怎么好看怎么来。

构图就是考虑拍进画面的各个拍摄对象的:大小多少,和摆放的位置:左中右和上中下

2、角度

角度就是定了拍摄对象后,拍摄对象都有前后左右,上中下等几个不同的方向,要从哪个方向来拍摄呢?需要我们在按下快门之前考虑和取舍。

取舍的基本原则就是哪个角度最具代表性,或者说哪个角度最生动,就从哪个角度来拍摄,前后左右,上中下,哪儿好看呢,需要仔细观察,多观察多拍摄多实践,自然熟能生巧。

比如说我们要拍摄一头大象,如果从侧面拍摄,就能看到大象个头的长短和身材的高低,如果从前面拍,能看到大象的情绪和状态,是安静还是急躁。而如果从后面拍摄,可能得需要人们仔细看半天,才犹豫不决的说,这好像是一头大象吧。这就是不同角度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侧面拍摄大象

前面拍摄大象

后面拍摄大象

拍摄角度还有两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角度:仰拍和俯拍,从字面就可以很好理解,仰拍就是从下往上拍,如下图。俯拍就是从上往下拍,如下图。

仰拍

仰拍

俯拍

俯拍

上面说的两点,拍摄构图和拍摄角度,大家有没有发现,我总结的重点就是:大小多少,左中右,上中下,前后左右。这都是我们上小学时一年级学习的内容,看到这里你还觉得摄影是件很难的事情吗?不懂的童鞋回去把一年级的课本拿出来复习一下啊。

3、曝光

曝光这个名词,看似专业,其实现在不管是用手机摄影还是用相机摄影,都具有自动曝光功能,只要把模式设置在自动功能,拍摄时的曝光量,相机会根据拍摄对象自动计算后,进行曝光,你只需要选好拍摄角度,把握好拍摄时机,按下快门就是了。

当然如果对于一些勤奋好学的未来准摄影师来说,仅用自动曝光模式还是不够滴,因为在有些场景下,拍摄的照片,不是曝光过度,就是曝光不够,对于那些对曝光标准要求比较高的童鞋来说,总是不够理想,比如拍摄比较暗的环境时,如果用自动曝光,容易出现曝光过度的现象。

过曝的照片

上图是一张过曝的照片,画面因为曝光过度,而损失掉了很多细节,整个画面只能模模糊糊看个大概,过曝的照片一般总体或大部分画面偏白。

欠曝照片

上图是一张稍微欠曝的照片,所谓欠曝,就是照片整体曝光不足,偏黑偏暗,画面不够亮,缺少光线。

总体来说,在拍摄的过程中,尽量追求曝光准确,如果实在拿不准曝光,那么要遵循宁欠曝勿过曝的原则来拍摄。因为如果欠曝了,可以通过后期PS调亮照片,找回细节和层次,而如果过曝了,细节就和层次一般通过后期PS也无法弥补回来。

我对曝光的理解就是对于反差比较大的场景,亮部不过曝,暗部有层次即可,对于普通场景来说,能使照片体现更多层次和细节的曝光,就是最合适的曝光。或者干脆把相机调到包围曝光模式,进行拍摄,然后回家从电脑上挑一张效果最佳的照片即可。

4、时机

拍摄时机的把握是对最终的照片效果有着关键性作用,在摄影界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叫“决定性瞬间”,比如说在拍摄人像时,模特的表情最生动,动作最潇洒,最优美的时刻;拍摄风光时,光线最理性,时机最恰当的时刻;拍摄运动的对象时,动感最强烈的时刻等等这些恰到好处的瞬间到来之际,摄影师按下了快门,从而把这些瞬间凝固在照片画面上,这就叫“决定性瞬间”。

这个瞬间的出现连半秒种都不到

这个瞬间很难把握,甚至有时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人的表情有喜怒哀乐,神态和动作千变万化,就拿一个眼神来说,不同的内心活动,仅从眼神上就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

一个活动现场,会议现场,婚礼现场,更是复杂多变,甚至有许多突发的事情,有很多精彩场面的出现往往难以预料,而且转瞬即逝。

这个瞬间也很短暂

就算拍摄风光照片,对时机把握的如何,往往也能决定照片的成功与失败,因为大自然有一年四季,有阴晴风雨,具体到每一天,也有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时段,这种种的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都会截然不同。

即使拍摄多年的摄影师,有时对一个瞬间的把握也不敢说十拿九稳,这就靠每个人在平时的拍摄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才能抓住更多更好的时机。

5、颜色

颜色之所以对一张照片来说很重要,是因为颜色是有感情的,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红色代表着热情奔放,绿色代表生机健康,白色代表纯洁无暇,黑色代表神秘威严等等,那么把颜色体现在照片上,自然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那么怎么控制照片的颜色呢?

一般来说,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就能达到控制照片颜色的目的:光线、白平衡、后期PS

先说光线,不同时间拍摄,在画面上会体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晴朗的早晨八九点钟和傍晚太阳快落山时的五六点钟,这个时间在户外拍摄的照片会有温暖的红色或者橘黄色。另外还有雨天、雾天、阴天等时段拍摄,都会有不同的色彩感觉。

早晨拍摄效果

中午拍摄效果

然后是白平衡,白平衡是数码相机和现在手机摄影都具备的一项基本功能,一般有具体场景模式,比如现场是日光灯还是白炽灯,还是闪光灯,是太阳光还是月光,还是阴天等等,为了确保照片颜色真实,大家在拍摄时,根据拍摄场景,选择相应的白平衡模式即可。

一些专业的拍摄和对白平衡要求比较高的摄影师,则会使用测光表来进行精准设置。

最后就是如果还想要更多变,更个性的颜色,可以用PS图片处理软件,通过色彩平衡等功能,进行后期调整,也能实现更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

以上就是我认为一张好照片所具备的要求,大家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认识,欢迎留言交流。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摄得 一起探讨旅行中的拍摄,并在拍摄中旅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t3YPGwB8g2yegNDSI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