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女学生跳楼:保安驱散人群、学校要求封锁消息

2020-12-04     案件劳闻

原标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女学生跳楼:保安驱散人群、学校要求封锁消息

落楼者 、大二 、女生、 住在该楼一楼 、落楼点是该楼高层 、事发3号下午5点左右 、当时在离事发现场不远的教学楼上英语课,听到许多救护车的声音,感觉学校里发生了什么事 、下课后去食堂 、路过事发现场、 回寝后大家就闲聊了几句就不再提及了。

目前还不清楚是因为什么坠楼,有消息说是失足。静苑走廊尽头是有露天阳台的,平常也会见到有学生在那里打电话,有护栏,差不多到胸口(对女生而言),平常感觉没什么危险,失足的话应该是动作挺大的,估计学校以后不会打开走廊阳台门了。个人感觉设计没有什么不妥,都是成年人了,哎。

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个朝气蓬勃的生命,谁也不希望身边出现这种事,希望逝者安息。

多说几句。最近我发现有这么一群人,发生这样的悲剧的时候,他们到处奔走相告,大声疾呼,像一个个正义的使者,冲在所有人的最前方,挤着人堆拍照,然后到处传播,好像这是一件喜事一样,言语中充满了阴谋论,乍一看像学校逼死了学生一样。

这种人并不是为了死去的生命发声,他们只是想借这件悲剧踩一踩社会踩一踩学校,好像自己发现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好像自己蒙受了多大的冤情,好像学校有多大的黑幕,他们恨不得自己就是躺在地上的那个同学,然后起来告诉所有人,是学校害死了我。

挺可笑的,尤其是那个连发七条微博的。言语间甚至不满于警察和保安不让他靠近现场。

我怀疑如果没人拦着没人没有警戒线的话,他是不是会跑去和躺在地上的同学合个影。少看点电影,少点阴谋论,这个社会没有那么黑暗。这是个悲剧,大家不要再当喜事一样到处宣传了,希望那个同学的在天之灵能安息。目前学校要求封锁全部消息 、校领导当时全部在场、 布已经盖上了 、当时校保安开始摆路障、 驱散周围人群 、不让拍照。

这段时间,走的人很多

我希望你们能看见我这个帖子啊

别死,算我求你们了

如果你们走了,我该怎样活下去,你们想过没有,你们是别人活下去的理由

每次,每次有人离开,我都会问我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真的挺不下去,就当是大家一起默默的互相陪伴不知名的走下去行不行,算我求你们别走,想想还有默默关注你们,希望你们好好活下去,你们好好的活着,给了他力量,这样他才能有自信相信自己也能挺过去

学长走的时候我很恍惚,走后的某天早晨,我在学长躺过的地方坐了好久

有个学弟离开的时候,我正在附近,晚上九点下雨,我淋着雨回去,过天桥的时候情绪就崩溃了,我为什么要活着啊,我为什么要活着。那次在外面哭了好久好久,桥下车来车往,一度恍惚想从天桥上跳下去,忍不住了我打我朋友电话求救,室友找过来把我带回宿舍的

我一直默默留心着我们班公开了抑郁症的同学,我好怕他死,我很积极的在想带给他快乐,陪着他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做噩梦,我梦见他跳楼自杀了,情绪崩溃的我跪在地上擦血,一遍一遍的擦

就在前段时间,走了两个同学,我真的接受不了,我整个人都恍惚了,我最近情绪特别特别难受,我抑郁症已经断药半年多了,我感觉它要复发了,我好害怕,我现在根本不敢听谁谁谁又走了的消息,我情绪不稳定,我好容易崩溃啊,我好害怕抑郁症复发啊,我真的好怕

我都是在劝自己,可能是季节性的因素,好好调节,不开心就赶快下床走出门去看风景去晒太阳去逛街去吃好吃的去找朋友聊天,不要一个人待着闲着,买手表买香水买衣服买首饰,怎么开心怎么来,才两个月我已经花了我这个学期的生活费了,就为了活下去,拼命的转移注意力

我身边除了家人和闺蜜,没人知道我的过去,没人知道我抑郁,所有人都觉得我是温柔爱笑甜甜的女孩子,可是我真的瞒得好累,好想你们好好的,我希望我能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希望你们都好好的活下去,开开心心的活下去,这样我也能好好的走下去了

好好活下去好吗

认识过太多的有自杀倾向的人,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做总结:

1,非常多的人,去医院看过心理医生,咨询过心理问题。也吃过药,但收效甚微,大多数有这方面问题的人,他对世界的感受已经不是悲哀,难过。而是对世界没有太大的感受,觉得世界存在毫无意义,他们不无助,是冷漠。

2,贫穷和阶级差异,是抑郁后产生自杀倾向的主因之一,有不少人家庭非常的贫穷,贫穷导致父母离异的也非常多。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很多人非常关心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富有的人,有很多也非常抑郁,焦躁,但是有更好的抗自杀能力。 而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离开家乡,不远千里来到大城市读书的贫穷孩子。不仅见到了城市的繁华,还有巨大的阶级落差,如山的房价,异性的冷漠。社会问题可能大于心理问题。

3,成年人的生存需求,不仅有“抱肚子”,还有“性”。但是,对于贫穷且长相不佳的孩子来说,获取这方面资源,已经越来越难,比父辈的年代更难,难如登天。社会普遍认为,贫穷的人,不应该拥有它,丑陋的面孔,就应该被淘汰,“社会达尔文”虽然是一个伪命题,但大多数人成为了坚定不移的践行者。

4,本科,硕士到博士的自杀率是逐渐提升的,在硕士,博士阶段自杀的孩子,就算有一个很好的导师,他最大的问题,依然是没有退路。为什么?贫穷的孩子读博没有退路大家都懂,但是中产家庭孩子也好不到哪去。 这跟我写过的中产阶级陷阱有关,“中产”是一个伪命题,“中产”的后代,家庭对他自我实现的要求更高,逐渐变成了他自己的“社会观念”,他没有退路。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有意思的是,这也是事实,不把学历拿到,中产抗阶级滑落的能力,非常低。日复一日的死循环,跳楼,变成了解脱。 农村的孩子,读出书来,是他与其他孩子唯一的区别,没拿到学历,学位,他依然是农村孩子,也可能永远是农村孩子。

5,“硕博”阶段,自科同学自杀比例远高于社科,就像社科同学平均找工作难度远大于自科一样明显。

6,有自杀倾向的男同学,“打算殉情”的男生比例不小。但多数男生并不知道,多数女生,对于“殉情” 的男生最大的感受不是“怜悯”和“感动”,而是恶心。我有一篇文章贴在下面,大家可以去看其中的评论,就相当于一个调研综合评价吧。

7,自杀的孩子,社会普遍认为是家长给的压力太大的原因。其实未必,正确的逻辑是“高压社会”产生了“高压家庭”,社会可没鸡汤写的这么友好。这几年跳下去的孩子逐渐增多,但社会和高校的标准却在不断增加,很可能,缓解跳下去靠心理建设,就是一个悖论。

8,喜欢玩有一定强度的竞技运动和团队运动如篮球,足球的孩子,无论男女,自杀率低的让你惊讶。(博士除外)但是,大环境下,很多人没有时间去做这些。

自杀这件事情固然是令人唏嘘的,我最近也被抑郁这件事情搅浑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但也不知道这位同学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选择放弃了生命,人大抵上是做不到感同身受的,只能体会自己现在所遭遇的一切,何况这位同学也没说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实自杀的大学生一直都有,而且频率也不低,只不过很多时候只有个别有名气的学校的事情被暴露了出来,学校对于同学自杀的一概做法就是封锁消息,从学校的利益角度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一旦考究到整个年轻人群体,整个教育环境,封锁消息然后等待事情风波的过去这样的做法,何止只是治标不治本,我觉得连“治标”也没有做到呢,除了保住学校的脸面之外毫无用处,倘若再不加以补救措施,那么也就只是将死之人在临死前也不能享受一顿食堂的食物,也就是说加速了自杀群体的膨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其实我觉得学校能做的有很多,他的朋友能做的也很多,但问题在于我们有什么标准去判断一个想着自杀的人——他周围的情绪环境或者是安全感呢,我觉得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去实行,何况平常人怎么知道你究竟是怎么想的,有很多人在自杀之前还表现得很自然,甚至给人以乐观开朗的感觉。

答案就是,其实别人没有什么过多的责任,也许学校值得背锅,跟他关系差,霸凌他的人值得背锅,那他的亲人,他真正的好朋友呢,我觉得总要理性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很难去责怪本身就正常且有着自身烦恼的人。死在这里,不像是一种方法,而更像一种宣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尽管抑郁的人很难接受自己应当更努力这件事情,因为更努力意味着更痛苦,但能有什么好方法呢,没人会为你一天某个时间段内的心情负责,除了你自己,这就像一个在冰箱内部只有冷冻盒才能处理自制的冰块这件事,容不得别人,或者说很麻烦。所以建议就是积极去心理咨询室沟通,跟别人多聊聊天。而没有这样的意识,那就需要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这样的资源,那就需要学校去配置这样的师资力量。

再多说一点,大学生自杀这样的事情传播开来,让很多人都找到了真正的共鸣或者虚假的感叹,不论怎样,人活着确实是一件不怎么轻松的事情,各自有各自的困境。别轻易放弃,活着本身就有意义,死亡倘若没有时代的烘托,没有自身成就的衬托,那么也就像凌晨4点中风中凌乱的纸屑了,也就是说,昙花一现且无人观赏,真的没有什么意义。别放弃,大家都要加油努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su0MXYBxV5JH8q_hb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