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没有信用卡和花呗,古人都咋借钱?

2020-07-30   祭祀文化网

原标题:历史文化:没有信用卡和花呗,古人都咋借钱?

在现代,如果人们手头很紧急需一笔借款时,他们会选择信用卡和花呗贷款,但是没有信用卡和花呗的古代,要怎么借钱呢?一起来感受下古人的智慧吧!

方式一:求助信

中国古代的人们都非常要面子,他们只有在家里可能已经揭不开锅的情况下才会向朋友借钱,而且他们借钱一定不会当面述说 ,会通过信件的方式求助朋友,下面这篇《借银》就是古人诗情画意的借钱方式,其中都是满满的套路。

梅传春意,雪兆丰年。遥想仁兄诗酒豪情。兴复不浅。犹知数百里外,故人穷愁,潦倒卒岁无资乎。不揣冒昧,赧颊陈情。伏乞慨掷百金,以纡眉急。来春蜗居脱业,高情即报。伫侯好音,便询文禧不一。

方式二:典当行

我国典当行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当时被称为“寺库”,主要是佛教寺院的贡献,去当铺的大多是穷苦的百姓和家道中落的人们,他们将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到典当换钱,之后如果有钱了,可以再回到典当铺赎回自己的东西。

虽然典当行可以在短时间内换到银钱,但是想要赎回被换的物件,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典当行有一个“过五不过六”的规则。

当铺一般前35天会按照一个月收利息,但是从第36天开始会按照两个月收利息,一般人家如果在一个月内无法赎回自己的东西,那么两个月后,再想赎回已经不可能了,赎金已经翻了好几倍。

方式三:钱庄

人们总是把钱庄和典当混淆,认为他们是同一种企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典当铺主要针对的穷苦百姓,而钱庄针对的是有资产的富贵人家。

早期的钱庄以货币兑换为主,后期发展了与现在相似的借钱业务,是以信用贷款为主,一些中小商铺的开展都不离开钱庄的资助,但是如果没有偿还能力,钱庄是不会借钱给他,因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根本不能去钱庄借钱。

古人与现代人不同,在他们的观念中,几乎不会进行提前消费,因此除非有特殊的情况,古人一般是不会缺钱,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如果必须借钱,多数还是会选择典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