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话梅的妈妈(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有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孩子们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有这选择了唱歌,有的选择了跳舞,还有的孩子选择在舞台上讲故事。可是我的注意力全都在另一个小孩子的身上。小男孩非常的腼腆,他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我妈妈也是一直都在鼓励着他,希望他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上台表演。奈何这个孩子的性格非常的胆怯,怎么都不愿意上台去表演他的节目。
孩子的妈妈声音越来越大:“你在家都可以的,会唱歌会讲故事,为什么到了学校就不敢上台表演了?”孩子一直站在妈妈的面前,低着头摇了摇:“不行,我不敢。”妈妈心里有一些着急,他一直都在将那个孩往舞台上推。
可是妈妈越是推他她后退的越严重,最后他的妈妈非常生气,转身撇下男孩就走了。孩子见妈妈走了,心里更是委屈,于是,紧紧跟着妈妈的时候,拽着妈妈的衣角,慢慢转身,表示想让他上台表演,可孩子依旧是低头不语,最终,母子两人都生气离开了现场。
我站在一旁目睹了整个过程,心里有些难过。孩子确实让人心疼,但是孩子的妈妈却很可怜。孩子在面对陌生场景时,紧张胆怯都是很正常的表现。如果有一些家长强行让孩子表现得很勇敢,反而会让孩子加深他对周围环境的胆怯,别让孩子感觉更加的恐惧。
1.总是用言语吓孩子
不少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说过这样的话语,比如:“你可别到处乱跑,这附近坏人可多了,小心他们把你抱走,然后把你给买了,一以后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这些吓人话就会一直在孩子的脑海里回荡,孩子就会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恐惧,自然也就不愿意与社会多加接触。在加上很多孩子都会喜欢听故事,看电视,很多时候他们都会看到一些恐怖的电影,也就给他们造成了心理阴影。
2. 过度保护孩子
有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保护,简直就是细致入微,捧在手中害怕摔着,含在嘴里都怕含化了,他们不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碰任何东西。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碰到扫帚,父母会说,“小心你,它有多脏,快把它放下”。当孩子想洗碗时,父母会喊:“别动,碗会碎的。”所有这些小细节都让孩子胆怯,因为他没有尝试和练习的经验。当孩子们逐渐长大,他们仍然受到保护,正是这种雨伞导致了孩子们的胆怯。
3. 嘲笑会让孩子变得胆怯
如果作为父母,每天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真笨”“你怎么这么蠢”,那时间一长,即便是在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得蠢笨不堪这种不好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们做事时充满犹豫:“我不会,因为我很笨。”从而会产生畏惧感
对未知世界产生恐惧本就是人类的天性,听这些话的小孩子会在他们心中形成阴影,原本天真的好奇心会变成对奇怪事物的恐惧。
4. 父母的内向遗传给孩子
很多人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模板,父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注定孩子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作为父母就性格内向,不愿意讲话的话,那他们的孩子也注定会有内向的系那个个。如果父母的朋友不是很多,也不喜欢与周围的人多加接触,那也就会导致孩子并没有多少朋友。如果父母天生性格就很冷漠的话,那孩子也会百年的特别孤僻。
1. 父母要给予孩子的鼓励
有些父母,不管他们的孩子做什么,只会表扬他们:“你很棒,你能做到,你很棒。”但是这些模糊的鼓励是没有限度的,在孩子的心中也没有完整的概念来对这种普遍的赞扬。如果孩子下次做同样的事情,但没有得到同样的表扬,孩子会变得紧张,甚至否定自己。所以在孩子在做了某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时,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鼓励,并是不对他们敷衍了事。
2. 孩子在害怕时,家长不要硬推
孩子们可能会退缩,因为他们害羞或者不想尝试任何他们不确定的事情,至少不是百分百的确定。改变你对孩子的期望,试着接受和容忍他们的胆怯。例如,不要因为你的孩子在亲子课上缠着你而心烦意乱。让他坐在你腿上,直到他不再紧张,即使这需要一些时间。你应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熟悉和习惯这些新事物的空间。父母只需要等他们的孩子准备好。时机成熟时,他会满怀信心地尝试。
3. 以毒攻毒,用联想成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们害怕黑暗或怪物,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解释这些现象的水平。父母可以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帮助他们克服恐惧。例如,问大一点的孩子“你认为哪种颜色代表恐惧的感觉,哪种颜色代表勇气的感觉?”然后,告诉他们,每当他们感到害怕时,他们可以深呼吸,让代表勇敢的颜色充满全身。然后,对孩子来说,他脑海中想象的颜色将成为抵御恐惧的盾牌。深呼吸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释放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让大脑感到自信的化学物质,孩子们会逐渐变得勇敢。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许多让他们胆怯和不敢面对的事情,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去应对,包括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也许在父母眼里,孩子取得的进步很小,但只要有进步,父母就应该鼓励和赞扬他们,让孩子能够有自信和勇敢地面对未来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更好更快地成长。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会一直保护着他们,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困难,就将他们打败。
互动话题:对于接触孩子畏惧感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请在平路群留言,分享你的方法吧!
------------------------------
关注、转发、分享【话梅的妈妈】文章,话梅擅长婴幼儿成长知识、儿童教育注意事项、幼儿成长过程中棘手问题等所有的育儿问题都会在这里为您解答,给您最专业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