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花12547元买盲盒,家长求退款: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点

2020-06-06   小皮育儿经

原标题:12岁女孩花12547元买盲盒,家长求退款: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点

原本平平无奇的生活,家长永远不会知道作天作地的熊孩子会给自己带来哪些惊吓。

最近,青岛胶州市的崔女士就受到了来自12岁女儿的连续暴击,明明入不敷出的家庭,女儿却过上了富二代生活,3天消费12547元买盲盒。

据悉,这3天只是事情的爆发点,是崔女士发现自己手机里钱不见了,逼问女儿才得知的。

而实际上女儿买盲盒的记录要追溯到半年前,见女孩出手阔绰,店长曾多次询问家长是否知情,并询问家庭信息。

但在这半年里,女孩数次用母亲的手机给自己转账,并删除母亲手机聊天记录,用自己手机转账记录告诉店员自己“不差钱,家里有矿,每周零花钱上万”的假象,让店员尽管有怀疑,有劝诫,最终还是将价格高昂的盲盒售卖给女孩。

事后其母要求退款,表示店家面对女儿高昂消费却不告知家长,店家不尽责。

但店家同样表示自己已经尽到提醒义务,是女儿手段太高,自己也被蒙骗了,而且盲盒这种玩具一旦拆开就无法再进行二次销售,要店家担责不公平。

面对家长这一诉求,这次网友罕见的一致力挺店家:女孩已经12岁,公然学会删除记录,伪造富二代记录,欺瞒别人,家长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教育孩子,而是要求店家担责,这次钱退回来了,孩子以为没事,下次还不是会再犯,这样的家庭教育,孩子没救了。

但是鉴于女孩家庭条件,出于人道主义,店家最终还是同意退还部分款项,共计6000元。

不认识钱,是一个家庭最失败的教育

一直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都只停留在学习成绩上,对于金钱却从来都不在孩子面前提及,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接触金钱,长大的自然就会懂了,但越是这样想的家长,现实往往越会给他们一记重重的耳光。

去年年初,贵州12岁的男孩为了买酷炫游戏装备,以学习为理由用父亲身份实名认证,偷偷通过转账和红包方式,发给骗子27万元的新闻引起广泛讨论,

事后面对警方提及“难道不心疼钱吗”时,孩子的回答让人感到震惊:“我对社交软件上的钱没有概念,以为它就是一个数字”。

想起之前曾看过一个街头采访小学生的视频,记者问:你觉得你的爸爸妈妈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他们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有的孩子说认为自己的爸爸能赚1000多万,有的说很多,大概有200元那么多,有的则回答50块钱……

不可否认,我们的孩子对钱几乎没有什么概念,随着现金流通的减少,甚至很多孩子都不认识人民币的样子,只知道支付时的数字变化。

  • 怕孩子乱花钱,就不给钱;
  • 怕孩子学坏,坚决不在孩子面前聊钱;
  • 甚至怕孩子因为被别人用金钱哄骗,就给与充裕的零花钱。

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孩子形成“钱就是数字”的片面认知,根本无法正确树立更别说培养孩子对金钱正确的认知。

请告诉孩子,你赚钱并不容易

如今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对孩子的学校教育总会使劲全力,“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是他们的口头禅,早教越来越早,假期越来越忙,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

“钱你不需要操心”,“孩子需要花什么钱”,对孩子一味逃避讨论金钱,只会让孩子对金钱的没有任何概念。

但是在这个占据世界超级富豪榜20%-25%,掌握世界上60%财富的犹太人,他们对孩子最核心的教育却是“告诉孩子,你赚钱不容易”。

说起犹太人,我们对这一族群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有钱”!

我们天天消费的麦当劳、星巴克是犹太人创始的,熟知的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是犹太人,花旗银行背后的犹太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据保守估计家族财产可能超过50万亿。

一直以来,犹太人的财富总是一遍又一遍的刷新着我们的认知,然而在他们积累财富的背后,真的只是因为运气好吗?不,能力肯定不是偶然。

金钱观,一定要从小培养

  • 一、学会花钱

在以色列家庭,父母对于金钱都是非常透明,不仅从小教孩子认识金钱,更是会让他们钱是如何花的。

  • 他们会告诉孩子自己一天要工作多久,要如何工作,才能赚到多少钱;
  • 面对赚钱苦和难,他们也丝毫不掩盖,告诉孩子钱来之不易;
  • 在平时生活中,他们更会亲自带孩子去交电费、水费等,让孩子知道因为金钱才能得以获得这些生活便利。

跟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抱怨赚钱难不同,以色列父母从不会跟孩子说“因为你我才这么辛苦,为了你的更好的生活,我才不得不拼命赚钱。”

他们对孩子是以一种平等的态度谈钱,让孩子知道生活苦,同时去学会如何理性花钱。

有这样一个以色列小孩的故事,一个7岁的小孩缠着爸爸要买100新谢克尔玩具,折合人民币相当于200元左右,爸爸没说不给买,也没说马上去买,而是带着孩子去从储蓄罐里数出100个硬币铺在桌面上,小男孩当时看到就震惊了,原来那个玩具需要这么多钱,原来他对钱还没有什么概念。

面对满桌的硬币,爸爸对他说: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努力得来的,如果你觉得这钱花的值,你就去用,但是每一笔钱,花的时候都要好好考虑。

认识金钱概念,理解钱是有限的,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全部都买,选择真正需要的,是这个以色列父亲,也是犹太孩子必读的财商绘本《Spend It Moneybun》告诉孩子的。

  • 二、学会赚钱

上海社科院教授沙拉,曾在电视节目中分享一个犹太朋友赚钱的例子。

有一次一个波兰的歌舞团到她家做客,刚好她一个犹太朋友也在,犹太朋友因为正好懂波兰语,就在整个聊天过程中帮忙翻译,朋友出色的翻译,让大家都聊的很和谐很开心。

然而在整整两个半小时聊天结束,波兰舞团客人离开后,犹太朋友就伸手向沙拉的助理要钱。

这一行为对于我们保守谦卑的国人来说,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身为朋友你刚好会波兰语,帮忙翻译一下就好意思要钱?

然而这就是犹太人,他们的金钱理念是从小就开始灌输的,他们坚定的相信自己的付出和时间,是需要一定的金钱回报的。

比起犹太人,我们却有这样一句古话“谈钱伤感情”,因为我们总是被莫须有的人情和道德绑架,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朋友要求一次又一次帮忙,跟他谈钱说你无情,不跟他谈钱,他就蹬鼻子上脸,结果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在《Earn It Moneybun》中,犹太家长就通过绘本教育孩子赚钱要靠自己的努力,变得有钱也好,大梦想也好,都要努力才能实现。

  • 三、学会存钱

在超过70%是犹太人的以色列,他们的孩子从小就要开始学会独立管理自己的零花钱,从5岁左右开始,父母每周都会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进行自主打理,年龄越多,零花钱越多。

也许有人说,我们不同样给孩子零花钱吗,我们这点不是也做到了吗?

然而不同的是,在以色列,他们的家长都会要求孩子支配金钱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把零花钱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开支—储蓄—捐赠

对于具体如何决定,父母会帮助给出建议,但是最终决定权却在孩子手上,为的就是让孩子有管理金钱的概念,学会理性花钱,量入为出,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合理计划,耐心存钱,才能更好实现梦想,更好帮助他人。

世界著名的股神沃伦·巴菲特曾说过:儿童的理财教育越早启蒙越好,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可以开始了。

然而许多家长往往疏忽这个攸关孩子未来生活的重要教育,只知道帮孩子存红包,没有教导他们如何“驾驭金钱”与“创造金钱”,成为金钱的主人,导致孩子长大后只会乱花钱。

财商教育,你已经开始了吗?

——我是小皮育儿经,育婴师一枚,职场妈妈,带娃码字
——多平台优质原创作者,会点孕产,懂点育儿,更爱研究儿童心理
——孕育、带娃是当家长一生的事业,关注我,一起更轻松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