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我喜欢一个人在路上 看着太阳

2020-03-25   凌云户外旅游

从日喀则出发,经拉孜、昂仁至萨嘎,再由萨嘎经仲巴、马攸桥,进入阿里地区。玛旁雍错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

清晨有风,很凉。空气中暗香浮动,那是田野特有的芬芳。天空清脆,湖水恬静,近云和远山倒映在那一片湛蓝之中,彷佛水面上蓦然腾起了洁白的烟雾。接近于银色、几乎透明的湖岸线巧妙地分割开大地的色彩,碧绿的草坡上有羊群缓缓漫过,远远的,远远的可以看见牧羊人的身影。

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公路两侧的旷野里,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藏野驴。

正在翻越山脊的雌性藏羚羊群,落日余晖勾勒出它们曼妙灵动的身影。

阿里地区的天气变化无常,一天之中可以经历春夏秋冬。时而狂风暴雨,时而漫天飞雪。刚刚翻越垭口,阴云密布的天空中就升起一道彩虹。

阿里地区植被稀少,远处的丘陵几乎寸草不生。清晨的光线使得整个山体显得越发古朴凝重。

即便是炎热的夏季,阿里的清晨也是寒冷的,只有当阳光一寸寸地漫过莽莽原野和清亮的河道,那凝重的寒气才缓缓褪去,沉入深深的土地。

雄伟的喜玛拉雅山脉常年积雪,厚重的山体沉默如金。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要走很远很远,才能遇见一户人家。就在山谷的最深处,有种与世隔绝的孤单。简陋的石房仅有两间,摩托车歪倒在门前的砂土地里,皮卡车上的棚栏也被拆卸下来,唯一有生机的,是那支高高的、在风中晃动的电视天线。云层低沉,河谷寂寂,在这里,你可以感觉到孤独的力量是多么深重巨大。

进入阿里遇到的第一个湖泊是公珠措。大自然唯美的色彩搭配令人不由的赞叹。

公珠措

沿着公路继续前行,远远的便可以看到神女峰——纳木那尼峰。

纳木那尼峰

过了霍尔,在纳木那尼峰前有一片草场,是拍摄晚霞的最佳地点。

记得阮义忠说过:摄影有时不光是记录,还是期待与等候。美妙的光影终于出现了,天空像是裂开一道穿越时空的门,神秘的圣光破门而出,光芒万丈。

希望你有个美好的夜晚。从你的窗户望出去,可以欣赏到日出的愉悦景象,还有就寝前天空宁静的繁星。

从玛旁雍措的正门进入,驱车前行,开始了转湖之旅。 远处,时常有藏野驴飞奔而去。

在阿里,一年之中,夏季太短暂了,马儿十分珍惜这水草丰美的季节。

玛旁雍措

叩拜,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合掌,不是并拢双手,而是恭敬万有。圣湖岸边磕长头的少女。

玛旁雍措

在这里,天与地无限接近,彷佛走到地平线的尽头,便可亲手触碰那一片清冽的蓝。天空和土地的交汇处,牧民支起几顶白色的帐篷,远远的,小小的,安静的,蜷訇于大地的最深处。稍远点儿的地方,有成群的牛羊,散落于寂静而空荡的草原。旷野有风,白云疾行,在丘陵、在河道、在草场上投射下或明或暗的阴影。

山很远,就连风都要走很久;山很近,因为虔诚的脚步从未停歇。神山脚下,总能遇见转山的朝圣者。有饱经风霜的老者,有柔美青涩的少女,甚至还有稚气未脱的孩童。佛光闪闪,经幡飞扬,从未知处倾泻而下的信仰之光,将他们远去的背影轻轻照亮。

很多人一直在讨论什么是信仰, 永远都不会变的爱,就是信仰。

玛旁雍措

我喜欢在路上。一个人。看着太阳,看着她从草尖上,从羚羊的角弯里,从干燥的秸杆上升起。

破云而出的耶稣光,照亮了整个湖面。

玛旁雍措

万物都在我们的想法之外存在着。在阿里,云才是天空的主角。高处有风,拥着它们,走走停停。有时,它们飘浮在山谷的尽头,一动不动;更多的时候,辽远的大地上有它们疾行的影子。想象力在这里远远不够用,因为它们总是出乎意料的变换着身形,不过,这正是惊喜之所在。鬼湖上空神奇的天空之眼。

向晚薄明时的光影是最迷人的。横卧的晚霞由浓郁的酒红缓缓转为浅绛、灰紫,最终沉入深蓝。

天色迅速暗下来。一回头,一轮大得不可思议的圆月静止在群山之上,美妙的旗云正掠过山巅。

夜宿圣湖边,明月初升,天下宁静。想起仓央嘉措的诗句:每当升起明月皎颜,那玛吉阿米的笑脸,会冉冉浮现在心田。

玛旁雍措

冈仁波齐与纳木那尼遥遥相对,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六千七百多米,整个喜马拉雅山系中超过七千米的雪山有五十多座,在诸峰之中它实在算不上翘楚,但是,它至高无上的宗教地位足以令众峰望尘莫及。山体顶部,巨大的冰槽形成了天然的佛教万字格,终年不化。在信徒的眼里,冈仁波齐是整个宇宙和世界的中心,是众山之根、万水之源、诸神的宫殿、世界屋脊的奥林匹斯。

冈仁波齐神山

圣湖岸边有一处地方,距离基乌寺不远,那里齐整地码放着成千上万块刻有六字真言的圆石,它们披覆着神秘的暗红,在晨曦中闪闪发亮,好似一颗颗血红的心脏,搏动着信仰的力量。虔诚永不消散,它将流传到最遥远的后代,不至泯灭。

关注凌云,2020跟随凌云一起去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