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操盘技巧,可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李玲珑(k63078),每日更新大盘热点,行情研判,探讨交流炒股技术,游资战法,解套战法等操盘策略,干货源源不断。
数年交易生涯,最终折射出了一个赤裸裸的自己
深陷欲望诡计,盘感全然丢失
开始进入股票市场前三年,因为前期投入资金并不多,没有惨烈的亏损,但零零碎碎也亏了不少钱。
到了第四年,开始扭亏为盈,亏少盈多。我也不想提及账面资金,毕竟我知道这个战绩并不是特别出色,但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办到。
我乐意给你分享以下我在交易过程中的细微感受,希望鼓励一些有天赋的交易者继续深耕下去,为什么说有天赋的交易者,因为在我接触下来,70%以上的人都不适合在这个行业继续下去。
我活下来了,但现在也时常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的战绩有段时间保持的不错,我一直认为自己的盘感比较好,那段时间感觉自己仿佛已经找到了交易的方法和操作品种的内在秉性,所以恨不得分分钟钟都要去市场上证明自己能力。
基本看不到机会,也得硬给自己找个可能有10个点盈利的机会。
为了抓住超短线的机会,5分钟、15分钟这样K线图不停切换,有时候一天交易几十次,据以往的盈利验证下来,以为这样的交易节奏能赚取十倍甚至数十倍利润。
但是不得不承认,对身心和体力是严重的摧残。
一次遇到连续3天大跌,亏损接近40%,章法变得混乱起来,操作也越来越大胆。
在极度的焦虑与惶惑中,我也不想天天盯盘,冰冷的现实折磨着我脆弱的灵魂,我度日如年,无法自拔,日渐消沉,变得自我封闭。
这一次的损失前所未有,使我完全无力收拾残局了。孤独、无助、痛恨、后悔、郁闷的悲哀情绪充溢了我的头脑。
仅仅一月的时间,帐户急剧恶亏,缩水超过半数。那时候就感觉霉运接连不断,几次重仓被迫强平后,我开始认真寻找问题所在,并且进一步做理念上的分析和研究,不断做复盘整理回测。
在那段惨痛时期,经常困扰我的,就是无意识地冲动,即便我事前对交易行情进行了分析推理,制定了看似可行性的策略。
但真正落实到盘面上,总是不自主地给自己找理由,去支撑自己错误的观点,习惯性地去推迟止损,每次预设的亏损限度却不能不加以控制。这种无意识冲动对交易带来的冲击简直是毁灭性的。
痛苦中自我复盘,顿悟趋势之道
正在我愁眉紧锁一筹莫展之际,重新翻翻以前的交易笔记,看着自己账面的金额,一把辛酸泪。
我开始质疑自己的操作手法,开始思考交易的本质,如何才能顺应市场的走向操作。
市场的很多形态,头肩,旗型,楔型,双顶…当时的我非常痛苦,如何判断市场走向来做单?双顶下空单到底是顺势还是逆势?破了颈线大跌空单就是顺势?不破反弹创新高就是逆势?矛盾并痛苦着…
一段时间的思考后,终于回到了最简单的逻辑。
突然顿悟,所有的市场都只有两种状态:震荡和单边。(震荡着的单边上扬还是单边)也就是有趋势和没趋势。
趋势!——对,心中恍然大悟,自己知道,绞尽脑汁写了很多东西,最后却忘了最关健的一点。
当我直面接下来的交易,看到盘面再度胸有成竹,深刻牢记这个交易心法,让我再次从市场上找回了信心,一扫几周的阴云。
之后的交易中,我反复尝试了很多方法去实践交易。深刻地体会到,所有的技术都是趋势的技术,是一种最高境界的理念的发挥。
惟有达到这最高境界,对趋势的感觉心中自有一番体悟才行。
我让自己沉静下来,深刻反省了自己之前的问题:
此外,我选择均线来直击价格走势的本质,从它的运动我推测出内在的东西,然后又推理内在的发展,并用均线证明我的想法。
当然除了均线和趋势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实时交易的盘感。
我所用的交易工具只有这么多,没有再多。心中思路明确后,许多的障碍被一一扫除。我又变得信心倍增。
以前自己试图抓住所有的波动,不希望漏过任何行情。殊不知每个人都有自己局限性,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在交易中如此追求完美的心理,很容易导致重仓交易、频繁交易,最终血槽已空既成事实。
现在我只会集中火力攻击最有潜力的行情,从开始准备攻击它开始,你就已经参战。唯一的动作,就是全力以赴。
持续学习,巩固交易心法
我认为交易者,如果没有守则,无程序可遵循,无章法可言,那么即便你有再多的理论分析,最终无意识之下的交易,必然会让人性的贪念、意欲击败理智,这时候的交易往往是最脆弱的。
将交易变成有意识的行为,势必得在精学上下功夫,无论看盘技术还是操作策略,在市场里你可以观察到无数种现象,也分别有无数种技术分析法,如果每一种方法都需要仔细的研究,那么股票交易就成了无比繁重的体力劳动。
你需要做的是,从海量的信息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上等功夫,何为上等功夫, 捋顺交易的内在逻辑,构建自有的交易体系,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时刻谨记趋势和仓位,在每一次匆忙前行中,别忘了丢下它。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过去这8年接触过很多股民,五花八门,什么人都见过。可能很多人心目中都觉得,是不是金融专业科班的人炒股会好一些,或者高学历的人炒股会好一些,再或者高智商的人会好一些?
很遗憾,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绝对不是。
我认识公募基金的人,认识经常在电视台做嘉宾的证券专家,认识国内国外顶级大学的高材,也和称的上是数学家的教授学者有私交,总之都是各自领域里非常受人敬仰的精英,但我发现他们在A股交易时也很挣扎,散户会犯的情绪错误他们一样不少,他们也亏钱,只是亏钱后不好像散户那样大声喊疼,自己忍了。
我认为A股是一个价格投机占主导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考验股民的并不是价值发现的能力,而是人跟人斗的技巧,所以数学家、金融专家,很多时候都不如一个心理学家来的有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后来特地去看了一些行为金融学的书,最后总结出股民在做交易时最大的三个心理障碍:沉没成本、锚定效应、处置效应。
1、沉没成本
这个词的知名度很高,因为很多行业都会用到它,主要形容人因为前期错误投入的成本而影响后期行为的心理。上面这句话说的很书面,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听就懂。
当你在家里下载了一部内容很渣的电影,看了15分钟觉得实在不能忍,你通常会毫不犹豫的关掉播放器,然后删掉影片文件。但同样一部电影,你如果在电影院买票进场观看,你很有可能会一直强忍着把它看完。为什么呢?因为你观影之前投入的成本不一样,在家里下载盗版除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费网费外没有成本,而电影票80元一张,你觉得中途退场太可惜了,于是就忍了下来。其实无论你看不看完电影,你的票钱影院是不会退给你的,你坚持看完并不能减少损失,相反,你还得多浪费一个半小时。
买电影票的80元就是沉没成本,因为你摆脱不了它的影响,额外又付出了一个半小时的代价。
沉没成本在股市里最常见的应用就是补仓。很多人买股票不会一上来就倾其所有,而是先用小仓位买入,发现被套住了以后,就开始连续补仓,越补越大,最后把所有的钱都买了进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因为急红了眼,还从其他渠道把钱转过来补仓,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最开始那一小部分被套住的仓位。我在微信都强调过很多很多次,每一笔交易都是彼此独立的,你买入股票只有一个原因:看好它未来能涨,而不是我前面有被套的仓位想要降低整体成本。这样一来会像葫芦娃里演的一样,二娃去救大娃,三娃去救大娃二娃,四娃去救大、二、三娃,最后全部被蛇精拿下。
2、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主要是指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听起来依然很书面,但锚定效应在生活中的例子太常见了,我随便说几个。
比如一姑娘25岁时找过一个高富帅,因为情感上的原因没谈成,之后每找一个男朋友都要和那个高富帅比,心想当初那么好条件的我都没要,后面要找的最起码不能比那个差。姑娘没有看到自己年龄渐大的现实,眼睛就盯着25岁时抛下的那个锚,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锚定效应在股市交易的时候也很常见,4900点的时候为什么舍不得卖?是因为看到前几天5100点的价格,觉得不甘心,心里想着等涨到5100的那个价格我再卖,结果再也没等到。
4500点的时候被4700点锚住。
4000点的时候被4200点锚住。
3500点的时候被3800点锚住。
一路下跌,一路被锚定,一路不甘心。这就是为什么连续暴跌的时候股民往往呆若木鸡,丧失操作能力,而当大盘开始反弹的时候如梦初醒,纷纷挥刀割肉。因为一反弹,股价容易达到之前锚定住的位置,于是就很有割肉的冲动。
锚定效应在股市的应用不仅于此,还有股民经常听到的所谓拉高出货。中国中车6元涨到12元的时候很多人恐高,不敢买。等中车继续涨到39,再跌回19的时候很多人就愿意冲进去捡便宜。
12元之所以觉得贵,是因为心里的锚抛在6元的位置。
19元之所以觉得便宜,是因为心里的锚抛在39元的位置。
这就是前面讲的,人很容易因为近期出现过的一些信号而影响自己的判断,明白了吗?
最后再讲一个最最最最最最典型的锚定效应,就是成本价。很多股民只要价格低于成本价,处于被套状态,就舍不得卖出,套的越多这个情况越严重。可能很多股民都不知道交易软件是可以修改成本价的,也许哪天你不小心脑震荡,短期内失忆,我这时把你软件的成本价改低50%,第二天你就痛痛快快的卖了。或者大牛股拿不住,先给你脑袋一锤,然后把成本价改成300%,你就再也不怕被洗了。
从这个角度看,锚定效应中的人其实没比猩猩聪明多少。股市跌下去还有可能会涨回来,有些教训不深刻领悟,下次还会吃亏。
3、处置效应
之前在公众号上发的一副画,很粗糙,就用了鼠标和QQ截图里的那点简单工具。发了以后立刻被广泛转发,据我观察大部分人转发的原因是这张图当成是一个段子。其实我画的时候想的比较多,图里至少包含了四五个行为金融学原理,没有经过训练的散户至少有80%的交易习惯是和这张图契合的。
这张图左边的问题是涨的时候拿不住,稍有有利润就想立刻卖出锁定。
这张图右边的问题是跌的时候无法接受以亏损状态卖出,由于缺乏舱位管理,很快就处于满仓死扛的状态。
这其实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交易恶习,左边的恶习决定了你最多只能在股市里赚点屁钱;右边的恶习决定了你迟早会在股市里亏成狗。
由于最近持续大涨,很多人又开始无法自持,纷纷想要卖出烫的跟烙铁一样的股票,美其名曰锁定利润,但其实锁住的是你在这轮行情中继续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我没打算预测涨跌,因为我对自己的准确率不是很有信心,但我有把握介绍的交易习惯是正确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让利润奔跑,截断亏损这句话,讲讲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金融行为学里讲过,散户对踏空的忍耐能力是亏损的2倍,怎么说,意思是你踏空2万块钱的痛苦,和亏损1万块钱的痛苦是一样的,这是很多人拿不住盈利股,却喜欢和亏损股死磕的重要原因,因为人本能地会选择痛苦更少的那种选择。
大部分人都买到过牛股,但大部分人都没拿住牛股,你可以冷静的想想自己过往的经历,再来判断一下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当然,我最讨厌那种尖锐地提出问题,把人痛处挖的鲜血淋淋,最后又没解决方案的婊子。所以我分享了3套止盈方案作为你的参考:
1、当股价出现最近10个交易日内最低价时卖出,这是海龟的止盈机制;
2、 当浮盈低于持仓20%时,设置股价回撤10%即卖出;当浮盈大于持仓20%时,跌去浮盈的40%即卖出;
3、 股价在20日线上坚决持有,跌破20日线卖出;
三套方案各有优劣,但基本都可以治疗手贱的问题,关键还是你能否坚定的去执行它。
至于止盈以后的交易策略就很简单了,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永远不在下跌浪中买股票、补仓,就算因此错过坑底的低位也不要可惜,股价在20日线以下的永远不要买,永远不要,这幅图右边的惨剧你就可以避免。
不过我话说的简单,道理你也懂,可你不一定能做到,这才是整件事情最难的地方。交易是一场修行,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很装逼,但它没撒谎。
二十年交易精华感悟
炒股是孤独者的游戏,孤独是心灵的最高境界! 因为只有敢于孤独且甘于孤独的人,才可能脱离大众思维模式,也只有这类少数思维的人,才有可能达到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之最高境界,在股海中独孤一战!
做为一个股民,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散户,在成为一个高手之前必须先过一个心理关口,就是学会放弃机会。股市每天都在波动,有波动就有利润空间,就有盈利机会。但不是每个机会我们都能把握住.。只有对于那些成功概率比较高的机会才是值得操作的,那才是可交易的机会。
那么哪些机会才是可交易的机会?
只有大资金引起的波动才是可交易的机会.。因为大资金入场和离场在盘面上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尤其表现在大盘指数上,而且操作周期都比较长,散户可以从容的买入和卖出,明白了这个道理,剩下的就是几个问题:
1、如何识别大资金的入场和离场?
2、买点和卖点如何把握?
3、捕捉大资金的动向?
4.、敌人是狡猾的-----空头陷阱!
5 、选择领涨股票
再总结一下前面分析主力资金的方法
首先,某一天成交量突然放大,开始关注
其次,观察成交量是否能够持续放大.
再次、形态真假突破,突破包括向上突破和向下突破。
通过分析,已经确定了大盘将要有一波行情,这个时候我们就该买股票了,现在好多人在讲趋势交易,形成上涨趋势买股,形成下跌趋势卖股票。
粗看一下好像很有道理,但经过实际操作就会发现,当趋势形成的时候你再去买卖股票已经晚了,股价要么已经高高在上,买入就要调整了,或者下跌趋势明朗,我们已经亏损很多了,很难下决心止损出局。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研究股票的拐点, 在即将大幅上涨前买入,在即将大幅下跌前卖出。
老股民都知道在一波行情中,股票上涨是有节奏的, 有先涨的,有后涨的,而在行情启动之初,往往那些领涨股票就是主力资金介入比较多的,我们要先选择这些股票。
那么怎么辨别领涨股票呢? 并不是涨的多就是领涨股票,而是在形态上比较。
在大盘形态上还没有完成突破的时候,该股已经完成了大形态的突破。节奏上领先于大盘。这样的股票才是领涨股票。
更重要的是,该股突破之后并没有大幅拉升,而是在突破之后选择了回调。 回调不跌破突破k线该股选择了回升,这就是最佳买点,后面就是一段大幅拉升。
买卖点过程:
1、形态突破。
2、突破后回调。
3、回调不破突破k线。
4、转升。
操作步骤:
1、研判大盘 有大资金进入,会有一波中线行情.
2、确定大盘后,选择领涨股票,在突破,回调,转升点买入
3、形成上涨趋势,耐心持有
4、在上涨趋势完结后的反弹相对高点卖出
怎么样? 不知道还没找到盈利方法的朋友明白了嘛? 其实在股市中盈利并没有想象的复杂。这4步是我们在股市中盈利的核心,也是风险最小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股市中最大的风险就是大盘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系统风险,然后是个股的风险。
通过第1步,我们控制了大盘的风险。 通过第2步,我们控制了个股风险。所以这种方法的交易风险是比较低的。 一些人讲的通过仓位管理来控制风险,我是不用的。因为仓位轻,,盈利也少,仓位重,盈利也多,这种取舍就看个人喜好了
交易的本质早已稳定,关键在于认知执行
马云说:任何一波机会的到来,都必将经历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
股票股票等投资交易实际上也是如此。在一波趋势由开始到终结,任何放言自己做到了完美预判的言论都是在耍流氓。投资市场是混沌的,市场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而交易,就是在这种不确定中生成一套自己的理论假设,观察角度,做出一个关于胜率和盈亏比的取舍。
这个假设来源于股票股票等投资人对交易的根本认知。而认知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来源于每个投资人的经历和思考程度。也就是说,不同的投资人,带着不同的理论假设,创建了不同的操作体系,甚至拥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但是这些都是表象,能否成功的根本,还是要看其是否满足了投资的根本逻辑。
当一个人对交易的本质洞见的足够深,他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理论假设来建立操作体系,这些外在的表象只不过是一个单纯的模式选择而已。
曾经跟有位朋友向我咨询。他的方法是一套基于小周期大均线的趋势跟踪,但是他发现另一套更大级别的趋势跟踪在某些时刻表现的更加优秀。于是,他开始纠结,到底是坚持自己的操作体系,还是把两者融为其一生成一套新的体系?
这个问题实际上很简单,无论是他的小周期,还是更大级别的周期,还是把两者融合的多周期,其实基于市场不确定走势的三种假设而已。这三种假设,有着完全不同的观察角度。小周期追寻是可能是类似于日线级别的“波段行情”,日线周期追寻的是“大的趋势行情”,而多周期组合,追寻的看起来是包含了“波段”和“趋势”两种行情,但是实际上,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追寻“波段”和追寻“趋势”的代价,这套体系也一并承担了。
实际上,之所以会困惑于哪种选择,来源于一个认知环节的不稳定。这个环节就是,多系统的融合究竟是否增加了优势,还是仅是改变了理论假设的角度而已。
方法A满足交易的本质逻辑,方法B也满足了交易的本质逻辑。那么,A和B的融合,会让结果更好么?
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需要他对“主观判断是否可以让系统更具有优势”这个问题拥有一个绝对确定,并且坚信的认知。而他目前的交易模式是一套客观跟随的交易体系,所以想彻底的根除这个困惑,想要能够在未来不确定的走势中,坚定的执行他的体系,需要他的答案是不能。
只有真正的认知,才能导致行动。缺少行动的认知都是伪认知。
投资交易的本质实际上是认知变现。确实没错,投资交易认知中存在的偏差,一定会在系统体系的运作中出现,并产生重大影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运行交易体系所遇到的问题,还是需要从认知层面入手。要知道,交易的核心原理早已稳定,我们要做的不是创新,而是理解并执行。
声明: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操盘技巧,可关注笔者的微信公众号:李玲珑(k63078),每日更新大盘热点,行情研判,探讨交流炒股技术,游资战法,解套战法等操盘策略,干货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