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结束后,语文试卷讲评,其他参考答案都有,只有作文这一块是一个字:略。或者:请参考中考评分标准,所以很多老师和学生对作文这一块都是一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努力,其实,作文考试后,我们也需要有下面这样一份评分标准: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离开熟悉的地方,去远方寻找风景;生命如流水,只有奔向远方才能遇见大海。
也有人说:美丽的风景不在遥远的地方,就在我们的身边;当你跋山涉水,千里万里后,你会发现风景其实就在家乡屋前的梅枝上。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25.作文审题立意及评分标准:
从两则材料来看,文章立意可以有以下三种:
(1)与身边(当下)相比,人应该选择远方未来),从两者的思辨中,谈出人应该选择远方(未来)。
(2)与远方(未来)相比,人应该选择身边(当下)从两者的思辨中,谈出人应该选择身边(当下)。
(3)把身边(当下)与远方(未来)相结合,从两者的的思辨中,谈出人应该二者兼有。
评分标准:如高考要求,基准分43。评价本次作文应该着重从这四个方面把握:审题立意、文体明确、思想深度、语言表达:
一类文(55-60):审题切合题意+文体鲜明+思辨独到深刻+语言理性简练有个性风格。
二类文(50—54):审题符合题意+文体明确+有较好思辨深度+语言简洁清晰通顺。
三类文(42-49):审题基本符合题意,能关注到材料中各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但缺乏思想深度。语言通顺。
四类文(36-41):审题部分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或平铺直叙,语言较通顺,结构较完整。
五类文(30-35):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目的范畴中,内容相对单薄,缺乏深度,结构不太完整,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字迹尚清楚。
六类文(20-29):审题部分偏离题意较重,基本不在题目的范畴中,内容单薄,没有深度结构不清楚或不完整,标点错误较多、语言有不少语病和错别字,字迹不太清楚。
速评:把自己的命题和解题思路明确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话题,思考的起点虽然告诉得迟一点,但至少考完后知道了。学生和课任老师如果认真阅读与思考,会知道如何审题和立意的。总比各自按自己的理解,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长要好。这样做的唯一坏处时,命题者可能自己考虑不够充分,会让别人抓住把柄,被人垢病。其实,被人质疑,那恰恰说明,你的东西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它有了存在的价值!再次感谢两位老师提供的题目和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