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达(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十六世纪中期至十七世纪初),号仰怀,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山水、人物。常借作品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描绘文人、士大夫逍遥自在的生活,也作佛道鬼神画,并有一定数量的风俗画。
《岁朝村庆图》轴,明,李士达绘,纸本,设色,纵132.9cm,横6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
李士达是正直的、有正义感的画家。明代后期,社会矛盾急剧加深,苏州为全国有名的工商业城市,纺织业尤为发达,所受的封建掠夺也最严重。
《三驼图轴》,明代,李士达,纸本墨笔,纵78.5厘米,横30.3厘米
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皇帝派来亲信宦官、税监孙隆等,在苏州横征暴敛,任意增税,激起广大失业织工的反抗。在这之前,有一次孙隆召集苏州名流众吏,气焰不可一世,吓得这些人“咸屈膝”,只有李士达不买帐,“长揖而出”。
明 李士达 竹里泉声图 绢本着色 145.7×98.7 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件事使孙隆大为恼火,马上派人追捕。幸亏有人庇护他,才免于一场灾难。从此,李士达就隐居在新郭。
李士达 关山风雨图 台北故宫藏
不久,苏州爆发了有万余人参加的织工和市民反税监斗争,给明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使李士达也受到了激烈的震动。这—年,他创作了《浔阳琵琶图卷》,以唐代诗人白居易贬官江州时所作的长诗为题材,当是寄托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慨。
李士达 秋景山水图 日本静嘉堂文库
李士达 瑞莲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士达 石湖图 (日)私人藏
李士达 仙山楼阁图 南京博物院藏
李士达 五鹿山房图
明 李士达 高堂称庆图 拍品
【渔隐】“渔隐”作为绘画题材始于唐代。唐代诗人张志和隐而不仕,以一叶扁舟垂纶捕鱼为乐,自号“烟波钓徒”。他创作了《渔父词》和《渔隐图》,从此这一题材便经久不衰。各个时代所追求的归隐意味是不同的。在元代,面对蒙古政权的高压统治,没有政治出路的汉族文人纷纷避世隐遁,所以在他们创作的《渔隐图》中“隐逸”的意味强烈。到了明代,文人可通过科举制度走上仕途,他们所描绘的《渔隐图》中出世隐逸的思想被大大淡化,却加强了对现实社会的描写,这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
为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所有人加油、点赞!呼吁所有人,听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安排,不聚会聚餐,不串门,少外出,戴口罩,勤消毒,勤洗手。不造谣,更不传谣,不添乱,就是我们对抗击疫情的斗士们最大的支持!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互持互助,必定战胜疫情!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