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蓝字关注
心心念念的周末出行计划
又被雨水“泡汤”啦!
只能在家种种蘑菇
从6月10号南京宣布入梅
到今天已经是第41天了呢
进入7月
橙子已经发了两篇出梅的文章
第一次说19号出梅
后来推迟到20号,也就是今天
今天天气是不是感觉还挺好的
但是依旧出梅失败哦
新的一周,新的降水
今年41天的梅雨时长
位于1954年以来的第三多
梅雨量也达到历史第二多
而新的一周江苏仍多降水过程
7月21日到22日,雨带北抬
淮北地区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
预计7月23日雨带再次南压至沿江苏南地区
沿江苏南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后期7月26日,全省仍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
出梅有希望吗?
出梅肯定还是要出的
江苏位于梅雨带的最东段
只要梅雨带稍微摆动一下
就会给天气预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气象部门还在密切监测相关数据
由于天气变化较快
目前对出梅的时间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本周高温来袭!
新一周也将迎来大暑节气
7月22日,大暑至
南京最高温度可达34°
这也是入伏以来的第一个高温
“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容易出现高温酷热天气
不过后期受雨水影响
气温又会回落到30℃左右
从中长期预报来看
大暑时节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
因此高温天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预计出梅后
天气很快就会热起来了
高温总在梅雨后~
最近又是高温又是下雨
“闷热蒸煮”,小心中暑
贴心橙子6招
教你正确的防暑姿势
1
出行躲避烈日暴晒,做好遮阳防护
夏日外出尽量避开高温时段,最好不要在中午前后在烈日下行走或劳动,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较高;
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以防晒伤。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浅色、透气性好的衣服,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2
及时饮水,适当补充电解质
准备充足的水饮,及时饮用,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每次喝水控制在150-200ml,要喝温开水,不要喝冰水。
根据气温的高低,一般人员每天喝1.5至2升水,高温作业人员,每天喝3-5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3
用水冲洗,及时散热
多洗澡或多用湿毛巾擦拭皮肤,当过于炎热的时候应该冲淋头部及颈部,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
4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
夏天多食含水量高的蔬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此外,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品。
5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6
配备防暑药品
在户外活动或进行高温作业的人群,随身携带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丸等防暑药品,或放置在就近工作场所,随时使用,以防发生中暑。
一边是糟糕的天气
一边是严峻的汛情
橙子表示心累
汛情最新消息
南京水务局7月20日权威发布:
今日15时,长江南京站水位10.18米(警戒水位8.70米),超警戒1.48米,今年以来最高潮位10.32m(7月20日)。
水阳江水碧桥站13.08米,超警戒2.58米,超保证0.28米;今年以来最高水位达到13.36米(7月17日)。
石臼湖蛇山站12.65米,超警戒2.25米,超保证水位0.15米,今年以来最高水位达到12.91米(7月18日)。
秦淮河东山站10.71米,超警戒1.91米,今年以来最高水位达到11.04米(7月18日)。
滁河六合站10.01米,超警戒1.81米,超保证0.04米,今年以来最高水位达到10.06米(7月20日)。
滁河晓桥站11.90米,超警戒2.40米;固城湖高淳站12.17米,超警戒1.77米。
微信对话框回复【 防汛】
即可获取南京最新防汛消息。
▌素材来源: 央视新闻、南京气象、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