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某位班主任发的文章:“看到自己班的《预习情况问卷调查报告》结果,顿时有些气不过呀,平时总是强调的东西,只有34.3%的学生做到了,而且预习了的学生也没有几个做对的,不禁发出感慨:终于抓到学生们成绩差的原因了”。
另一位哈佛大学的学霸说:“预习和复习是尖子生和中等学生产生分数差别的重要原因,因为老师是一样的,如果最后分数不同,经常是课前和课后花的心思不同导致的,而不是天赋问题”(下面附学霸预习方法)。
为什么预习对成绩有这么大影响?又为什么学生那么难做到?
其实是有原因的,平时学生光是完成作业已经是够辛苦了,按网上各种预习方法的话,每科要花30分钟以上,因此出现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预习的情况。
那有没有快速预习的方法?同时预习质量高?
答案是有的,这里给大家分享那位哈佛学霸多年的预习作用理解和预习方法,非常实用,建议收藏并阅读到最后,相信会给孩子带来帮助。
正确理解以下3个预习作用后,可以很好调动积极性,建议复述给孩子听。
每节课40分钟,而有效时间只有25分钟,如果没有预习,就不敢放松精神,因为不知道哪些是重点知识,只能整节课时间都集中精力听课,十分消耗精力,一天下来会很疲惫。
相反预习了,可以让精神劳逸结合,适当轻松,很好帮助找到知识重点,提高目的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听课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新课和旧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因为我们的教育规律是循序渐进的,如果没有预习,估计很多时候听课就已经够费力了,其它与学习、读书相关的事情就更难做到。
而如果进行了预习,可以有效发现哪些是知识障碍,在预习时候可以询问家人,查阅书本,网络搜索等等,降低老师在讲课时自己吸收知识的负担。
一旦上课的学习负担减少了,就更轻松学习了,达到真正的减负。
上课时经常都是要记笔记的,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就麻烦了,因为不知道老师讲的知识是否书本上有的,就会不自觉地把大部分都记到笔记上,累的同时,复习时会发现,很多笔记没有多大价值,因为书本上有。
如果进行了预习,可以针对性把老师讲的而书本上没有的记录下来,从而减少笔记内容。
好啦,到这里应该很多家长都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吧,说不定已经急着告诉孩子这几个作用啦。别急,下面要给大家说说这位哈佛大学学霸的高效预习方式,让预习不再盲目又耗时。
让孩子不想预习的原因之一:觉得耗时太长,其实不用那么久,3个步骤一共10分钟即可。
第一步,画出新课的思维导图(笔记本上画即可):
让孩子不想预习的原因之二:盲目预习觉得没效果。
第二步:标记出听课重点,什么是新课重点?3个内容:
可以写在上一步画的思维图上
TIP::很多孩子预习习惯性去做新课的例题等等,千万不要急着做题,因为此时没有听老师讲课,未必很理解新课知识,其实做题效果并不好,还加长了预习时间。
新课预习难免遇到不懂的,如果书本上有解释就可以自己理解,如果没有可以问家长,网络搜索等等,顺便还能加强孩子自学能力。
钱三强教授曾经说过:“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
我觉得这句话很正确,因为无论是学业上还是人生上,我们都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来应对吸纳脱离书本外的知识。
第三步:把预习没能解决的问题写到预习问题本上,老师讲新课时,如果解决了就打勾。
预习问题
我们总结一下,预习的正确作用有3个:
高效预习的步骤有3个(10分钟):
TIP:学霸表示该方法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等通用,也可用来做读书笔记。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
觉得写得不错点个赞支持下呗,最好是关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