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很美,美的直指人心,美到情真意切!《诗经》又被誉为世界最美的书,是一部记载着周朝到春秋时期长达五百多年岁月的诗歌总集,一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诗经》清纯简约,没有任何粉饰,却深深烙印在人的心里!——引言
《诗经・召南・野有死麈》
野有死麈,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分!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赏析]
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两情相悦,爱情的火苗怎样扑都扑不灭,一个人的好运气来了,万水千山都难以抵挡。《野有死麈》中,幸运的人就是这样:弓刚刚拿出来,箭还没有搭上来,一头肥硕的獐子就躺在了他前边的茅草地上,他走过去随手在地上拔了一把茅草,将獐子扛在肩上,要回家去。
在古代,没有角的鹿被称为“麈”,也是鹿的一种。鹿被当作壮阳养生的补品,从这个方向引申过去,“野有死麈”表达的是野外偷情的意思。鹿用白茅拥束起来就不是猎人猎取的单纯猎物了,而是很像样子的礼物——在这里, 就是猎人向少女表示感情的用品。
《野有死尘》虽然艳情,却不失含蓄的情趣,构成美妙的意境,两情相悦的世界。是生命里永远最动人的画面。相比之下,后世有些成就的艳情诗则过于香艳,比如与《野有死尘》意境相似的唐代诗人牛峤的《菩萨蛮》:” 玉炉冰箪鸳鸯锦,粉融香汗流山枕。帘外辘轳声、敛眉含笑惊。柳荫轻漠漠,低鬓蝉钗落。须作一生拼, 尽君今日欢。” 同是描写愉欢的情节,不过这一首过于直白俗艳,情趣意境与文字感都差《野有死尘》远了。
元代散曲风行之时,以闺情、闺怨闻名的文人刘庭信有一首曲子《朝天子・赴约》, 描述一位少女与情人约会的情景,与《野有死尘》相似:“夜深深静悄,明朗朗月高,小书院无人到。书生今夜且休睡着,有句话低低道:半扇儿窗棂,不须轻敲,我来时将花树儿摇,你可便记着,便休要忘了,影儿动咱来到。”曲中交代了约会的夜深人静环境,在黑暗环境下,姑娘还向书生约定,怕发出声音,被别人发觉,连窗子都不敲,那就把院子里的花树轻摇一下,只要树影动,就说明姑娘已经到了。显然这次约会是少女主动说出来的,连约会的信号都是姑娘想出来并事先约定好的,如此大胆多情的少女和《野有死尘》中的怀春女子一样坦诚而率真。
[注释]
尘(jun): 獐。白茅:一种草。怀春:思春。吉士:对男子的美称。朴樕(su):丛生的灌木。舒:舒缓。脱脱(dui): 舒缓。感:同“撼”,动据。帨(shui): 类似围裙的一种佩巾。尨(mang): 长毛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