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初的计划是更新一篇川西雪山推文,写着写着却发现不知不觉好像有点偏,于是又回到这里加上了这段话。
疫情过后,想和你去看那最远的地方,一起手舞足蹈聊梦想,一起去寻找那片美丽的“勘达斯”。
(1)
2020的冬天,因为这场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就是“禁足”。
这次庚子年不平凡的经历,也许让我们有了更多与家人陪伴的时间,摇身一变(或是被迫)成为厨房花式小能手,清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亿万公民共同关注国家大事,每天的活动范围无外乎“床头山”“客厅大裂谷”“厨房美食街”“淋浴大瀑布”“阳台峰”这几个世界“知名景点”。
在这个春天我与大家一样没有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如此强烈的盼望着早一天踏出家门,摘下口罩,肆无忌惮大口呼吸着春的气息。
(2)
2月23日,全国21个地区新增确诊数为0,湖北省的新增确诊数也创下了自1月25日以来的新低。这意味着医护人员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我们宅在家中多日的自我隔离,不惜一切的全民抗疫,这场无硝烟的战争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
但是,曙光并不代表最终的胜利。
今天浏览到官方报道的这些积极信号的同时,却也看到让人无比担忧的情况:
广州某些餐饮酒店正式宣布营业,饭厅门庭若市,有些排队等位的食客甚至连口罩都没带!
四川广元不少民众出门晒太阳,成群扎堆在广场喝盖碗茶!
杭州大厦购物城昨日正式恢复营业,当日业绩斐然,5小时突破1100万销售额……
新增确诊病例没有增长不代表潜伏感染病例不增长,不应该如此快的好了伤疤忘了痛!
“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或八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此时此刻前线的医护人员还在与病魔鏖战,做最后的博弈,我们作为大后方,真的能如此坦然的面对处之吗,也许此刻的大意,就会让一切的努力毁于一旦,更对不起的,就是那些为了疫情而牺牲的医护人员。
“2月18日,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感染新冠肺炎后,救治无效离世,年仅51岁”。
通过官媒看到这段视频我的眼泪是瞬间控制不住的往下掉,在敲下这段文字时,浑身都还会不自主颤抖。没错,视频中撕心裂肺追着灵车的,就是刘院长的妻子。
“2月20日晚,武汉江夏区人民医院29岁的彭银华医生因病殉职”。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正月初八,他应该按照计划和未婚妻举行婚礼,而他的妻子,已经怀有身孕6个月。这个本应该幸福美满的家庭就这样定格在2020年的春天。
还有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公益人韩红,万千湖北本地以及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一线人员。
若是此刻的大意,此刻的松懈,最终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试问,如此对得起那些为这场战役付出精力,健康乃至生命的人吗?
(3)
作为一名户外人,摄影人,想要出门的意愿无疑比谁都更加的强烈,然而此刻也想通过亲身感受告诉每位朋友,坚守到最后,我们才能更畅快的在最美的风景中尽情撒欢,才能在阳光下露出最纯粹的笑脸。
作为距离武汉3000多公里大西北新疆,我们这里直到今天,依然执行着居民不出小区的战时政策,小区的日常生活用品由社区配送,企事业单位,消防警务社区等必须到岗的人员采取上岗统一管理,统一安排住宿,今年的春节本应该是这样的:
但自从疫情突发到决定取消春节北疆之行后,这一个多月以来每天的画风就成了这样:
这一个多月待业期间,也由最初取消行程的颓丧,到因为疫情愤怒的愤青,再到归于平静的自省沉淀。
每天的生活很平淡,但始终做到自我隔离,能不出家门就尽量给国家节约物资,通过韩红基金会捐献了能力范围的爱心,通过身处武汉的小伙伴发起募捐行动直接为一线的医护人员认领捐赠防护服,在家陪陪家人做做菜,突然感觉能做的有意义的事情还是蛮多的。
明天就是中国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延续到如今的传统是全国各地的理发店都将会爆满,但今年可能只有自己给自己修理一下了。
只想对此刻已经有些按捺不住的我们大声说:疫情还没结束,稳住,别浪!
(4)
当疫情过去,想和你们一起继续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足迹去丈量脚下的每一步风景,用相机记录下你在风景中最暖的微笑。
当疫情结束,让我们沉醉在彩林之中,去揭开四姑娘的面纱,看她那迷人的面庞。
当疫情结束,让我们到访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纯净如你,一同去探寻这片水蓝色的净土。
当疫情结束,让我们走进世界高城理塘,在格聂的深山中聆听大自然的吟唱。
当疫情结束,让我们来到丹巴党岭,看雪山下的水晶之恋,感悟行走的力量。
当疫情结束,让我们朝拜蜀山之王,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去看那最远的地方。
小旅行,大能量。让我们陪着挚爱的人,踏上一片新的旅途,认真的等一场日出日落,寻找那片属于自己的乌托邦世界。
也许现在的我们只能在家“云旅游”,但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踏出家门,摘下口罩,迎着暖阳,比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