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余青峰的光头,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他记不清跟多少人握了手拍了照,挥笔签了多少次大名,只是旁人的祝语不断提醒着——“你现在可是浙江第一个拥有自己剧场的编剧了”。
经过10年的等待,11月21日,国家一级编剧、三度曹禺剧本奖获得者、两度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得主余青峰,跟西溪天堂艺术中心签下五年合约,拿下合作运营权。
从小泡在剧场里长大的余青峰,现在终于可以泡在自己的剧场里,潜心创作,重新梳理自己的戏剧理念,最最重要的是,演一些“跟这个时代合拍的戏”。
所以,在签约现场,我们甚至意外看到了前“魔岩三杰”之一、音乐人张楚,他那首《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也跟余青峰签下了改编权,准备打造同名音乐话剧。
签约仪式当晚,小剧场黄梅戏《美人》将在峰剧场上演,编剧是余青峰夫人屈曌洁。一位正赶来观演的85后友人给余青峰发了条微信:“你们新剧场的年票什么时候推,告诉我一声。”余青峰摸摸光头,回了个胜利的表情。
【1】
对于西溪天堂艺术中心,杭州的文艺爱好者们都不陌生,前些年的西戏艺术节,做得也算风生水起,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艺术家前来。
签约后,余青峰一分为二,把西溪天堂艺术中心做成两个品牌来运营,一个叫栖剧场,一个叫峰剧场。
有朋友跟他开玩笑,到底是文化人,给剧场取名字都这么文绉绉。
栖剧场,意思是心灵的栖息地,定位跟原来差不多,还是主要做小剧场话剧和音乐剧。
峰剧场,是不是直接把自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来“冠名”了?余青峰连忙摆手说那只是巧合,“还是有一种想要到达文化高峰的理想吧,现在都在喊从高原到高峰,那我们也喊一下。”
而峰剧场,主要就是以小剧场戏曲为主,看得出来,余青峰、屈曌洁夫妇早有准备,从之前的《玉天仙》《薛郎归》,到今年新做的《香如故》《美人》,峰剧场这个品牌旗下,已经有了四部黄梅戏。
这四部戏,三部是屈曌洁写的,一部是余青峰写的,从产品的“品控”上,首先有了保证。换句话说,也正是有了自家的剧场,才可以“为所欲为”,才有这样的主控权。
(《香如故》剧照)
很多人问余青峰,为什么选择黄梅戏?
他说,首先,目前这四个剧目从表现力上、合作方式上更适合黄梅戏。其次,黄梅戏的剧种比较接地气,不打字幕都可以听得懂,这种普及性,肯定是一个做原创的新剧场吸引观众所需要的。
“而且你看,越剧原来也不是杭州的,昆曲也不是杭州的,话剧更不是杭州的,但将来哪一天,有没有可能将黄梅戏也变成杭州的一个剧种?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从黄梅戏做起,让这四个剧目慢慢有一定影响以后,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做越剧、婺剧,做浙江的戏曲,但最重要的两个字肯定还是‘原创’”。
既然是一个场地,两个品牌,每年的演出比例怎么分配?
按照余青峰的设想,峰剧场占2/3,栖剧场占1/3,戏曲占的比例多一些,总演出场次计划达到每年100场。
对于未来,余青峰丝毫没有掩藏自己的“野心”。明年12月31号,他还想在峰剧场做一个戏曲嘉年华,设立各个奖项做颁奖礼。
“我还计划在每年的9月5日—10月5日,办一个戏剧节或艺术节,因为9月5日是杭州国际日,10月5日结束又是杭州最美的时节。”
【2】
熟悉余青峰的人都知道,他总爱跟人聊自己小时候在剧场长大的少年经历。那时候,父亲在剧团里,他就跟着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海岛去、到乡野去,
至今回忆起来都是美妙的日子。
余青峰最喜欢的,就是坐在剧场侧幕条,拉主胡的地方看戏,每一本戏他都可以倒背如流。
兴致好的时候,他就会跟打字幕的老先生说,你去喝酒去,我来打。当时是手摇的幻灯片,不像现在电子屏幕的字幕机,但余青峰还是玩得很开心。
“你知道吗,那种日子可以激发你很多原始的戏剧梦,所以我特别希望在杭州拥有一个自己能自由驰骋的剧场,那才是真正在做戏曲。”
左为屈瞾洁 右为余青峰
十年前,有媒体采访余青峰,问他未来五年的梦是什么,他想都没想就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剧场,能扎下根、沉下心来搞创作。
但找剧场这件事,“比找老婆还难”。过去数年间,余青峰也谈了很多家,但都没个结果,“我也很理解,这年头大家更希望多带来一些商业效益。之前也有其他剧场直接跟我说,说如果你税收没达到多少或者将来市场价值没达到多少,那我们宁可去演开心麻花。”
余青峰也在反思,三次曹禺剧本奖,两次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在自己这个年纪基本上已经没有了,拿奖拿到手软,为什么还是找不到自己的剧场?“我们在做的戏曲,大家真的爱看吗?”
“后来我知道了,我们在做的小众艺术要么是被人忘却的,要么是已经跟这个时代不合拍的艺术,所以才没法引起大众的关注。”
余青峰曾经亲历过很多戏曲项目,大手笔、大投入,光整个剧团就有100多号人,但可能就轰轰烈烈搞了一场首演,后面就再无声息,“因为演的题材也好,表现形式也好,观众真的不爱看,剧场根本撑不起来。”
所以现在有了剧场后,余青峰定的目标是“三小”——小投入、小成本、小制作。
这个“三小”,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而是要做精做美,慢慢回归到戏曲原有的样子,“勾栏瓦肆,有这样一个特征,慢慢地让戏曲有人来看。”
就像一个终于拥有了自己厨房的大厨,原创,也被余青峰当作了峰剧场和栖剧场的立身之本。
除了已有的四部小剧场黄梅戏,跟张楚合作的同名音乐话剧《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很快也将进入到剧本创作阶段。此外,余青峰还跟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签约三年,每年将打造一部原创小剧场越剧。
对于余青峰和屈曌洁来说,如今更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以前有剧本就写写,约稿,挣点钱,现在有了剧场,他们也终于能回过头,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和戏剧理念,“慢慢让戏曲回到老百姓当中去,应该就算成功了。”